世紀之交,從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到網絡這一新興媒體;從各國政要、專家學者,到平民百姓、莘莘學子,都在高頻率地使用著一個詞匯--“創新”。人們從科學技術日益迅猛的發展進步中,從世界各國日益激烈的國力競爭中,從自我價值的體現和發揮中,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和認識到了創新的重要和可貴。有識之士已經響亮地提出“創新是21世紀的通行證”。
創新能力是人的能力中最重要、最寶貴,層次最高的一種能力。它包含著多方面的因素,其核心因素是創新思維能力。正如愛因斯坦所說;“人是靠大腦解決一切問題的。”人頭腦中的創新思維活動是人的創新實踐活動的基礎和前提。沒有思維的創新就沒有行動的創新。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在談到一個成功者的經驗時說:“科學的最高目標是要不斷發現新的東西。因此,要想在科學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用別人不同的思維方式、別人忽略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也就是說要有一定的創造性。”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不會憑空而生,從天而降,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從人類歷史上多如繁星、成效卓著的創新事例中,從人們長時期積累的豐富經驗中,可以總結出一些富有指導、啟發意義的原理原則和具體做法,供人們學習、借鑒和應用。人們的實踐也證明,有目的地學一點創新思維方法,對于我們培養和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里,我們向大家介紹一些有關創新思維的方法,以供大家在學習、生活、工作實踐中借鑒。
一 “掉轉思維方向”——逆向思維法
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的吸塵器已問世整整一百年了。為了有效地清除令人討厭的灰塵,人類很早就開始了對除塵設備的研究。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用“吹“的方法,即采用機器把灰塵吹跑。1901年,在英國倫敦火車站舉行了一次公開表演。當“吹塵器”在火車車廂里啟動時,灰塵到處飛揚,使人睜不開眼,喘不過氣。當時在參觀者當中有一個叫郝伯·布斯的技師,他心想:吹塵不行,那么反過來吸塵行不行?他決定試一試。回家后他用手帕蒙住口鼻,趴在地上用嘴猛烈吸氣,結果地上的灰塵都被吸到手帕上來了。試驗證明,吸塵的方法比起吹塵來要高明得多。于是利用真空負壓原理制成的電動吸塵器就在這一年誕生了。布思在發明吸塵器的過程中就是應用了顛倒思維方向法。顛倒思維方向法是發散性思維方法中的一種。發散性思維的特點是富于變通性和靈活性,即在一定條件下,探索者的思維能夠機動靈活地轉移到各種不同的方向,而顛倒思維方向法就是把思維改變到原來思路相反的方向,所以又有人將之稱為逆向思維法。司馬光砸缸,這是同學們從小就都知道的著名故事。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對司馬光砸缸救同伴的故事津津樂道,無不稱贊小小司馬光表現出來的非凡智慧。其實,司馬光砸缸的行為就是顛倒思維方向的結果。因為,無論大人或小孩,一般遇到如何從水缸里救人這樣的事,都是從“如何使人離開水”這個方向想,都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從水里救人,自然要設法使人離開水,這是一般正常的思維方向。司馬光當時肯定也這樣想過,但他所處的具體情況讓他很快地意識到,在那千均一發的關鍵時刻,這樣的想法已經行不通了。這群個頭矮小的小孩子們,無論如何不可能把落水的伙伴從又高又深的大水缸中拉出來,旁邊又沒有成年人來幫助。怎么辦?司馬光這時所表現出來的極其罕見、令人驚異的聰明在于,他急中生智瞬息間掉轉了思考的方向,想到了“如何使水離開人”。“人離開水”與“水離開人”,殊途同歸,效果一樣。當司馬光頭腦中有了“設法讓水離開人”這樣的與正常思維方向相顛倒的思維方向以后,到用石頭砸水缸的具體做法也就不難了。再以天然動物園的創意為例。普通動物園為了游客的安全,都把猛獸關在獸籠里面,讓游客隔著鐵欄參觀,但是這樣人們就無法看到野獸在自然條件下生活的情況。怎樣才能做到既保證游客的安全,又能讓他們看到動物生活的自然狀態呢?有些動物園的設計者提出了新穎構想,那就是把動物從獸房里釋放到自然環境中去,而把游人關到活動的房子——密封的汽車(或空中的吊車)里游覽,使參觀者和被參觀者的處境來一個對換。這種運用顛倒思維方向法的天然動物園出現后,給游客以置身于天然自然的新鮮感受,從而受到普遍的歡迎。顛倒思維方向法是一種重要的創新思維方法,有著廣泛的適用范圍和顯著的創新作用。特別是如果你思考的是比較復雜的創新性問題,按正常的思路又使你的思考陷入了困境,這時不妨運用把思維方向顛倒過來想一想,也許會使你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最終取得某種意想不到的收獲。
創新能力是人的能力中最重要、最寶貴,層次最高的一種能力。它包含著多方面的因素,其核心因素是創新思維能力。正如愛因斯坦所說;“人是靠大腦解決一切問題的。”人頭腦中的創新思維活動是人的創新實踐活動的基礎和前提。沒有思維的創新就沒有行動的創新。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在談到一個成功者的經驗時說:“科學的最高目標是要不斷發現新的東西。因此,要想在科學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用別人不同的思維方式、別人忽略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也就是說要有一定的創造性。”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不會憑空而生,從天而降,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從人類歷史上多如繁星、成效卓著的創新事例中,從人們長時期積累的豐富經驗中,可以總結出一些富有指導、啟發意義的原理原則和具體做法,供人們學習、借鑒和應用。人們的實踐也證明,有目的地學一點創新思維方法,對于我們培養和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里,我們向大家介紹一些有關創新思維的方法,以供大家在學習、生活、工作實踐中借鑒。
一 “掉轉思維方向”——逆向思維法
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的吸塵器已問世整整一百年了。為了有效地清除令人討厭的灰塵,人類很早就開始了對除塵設備的研究。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用“吹“的方法,即采用機器把灰塵吹跑。1901年,在英國倫敦火車站舉行了一次公開表演。當“吹塵器”在火車車廂里啟動時,灰塵到處飛揚,使人睜不開眼,喘不過氣。當時在參觀者當中有一個叫郝伯·布斯的技師,他心想:吹塵不行,那么反過來吸塵行不行?他決定試一試。回家后他用手帕蒙住口鼻,趴在地上用嘴猛烈吸氣,結果地上的灰塵都被吸到手帕上來了。試驗證明,吸塵的方法比起吹塵來要高明得多。于是利用真空負壓原理制成的電動吸塵器就在這一年誕生了。布思在發明吸塵器的過程中就是應用了顛倒思維方向法。顛倒思維方向法是發散性思維方法中的一種。發散性思維的特點是富于變通性和靈活性,即在一定條件下,探索者的思維能夠機動靈活地轉移到各種不同的方向,而顛倒思維方向法就是把思維改變到原來思路相反的方向,所以又有人將之稱為逆向思維法。司馬光砸缸,這是同學們從小就都知道的著名故事。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對司馬光砸缸救同伴的故事津津樂道,無不稱贊小小司馬光表現出來的非凡智慧。其實,司馬光砸缸的行為就是顛倒思維方向的結果。因為,無論大人或小孩,一般遇到如何從水缸里救人這樣的事,都是從“如何使人離開水”這個方向想,都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從水里救人,自然要設法使人離開水,這是一般正常的思維方向。司馬光當時肯定也這樣想過,但他所處的具體情況讓他很快地意識到,在那千均一發的關鍵時刻,這樣的想法已經行不通了。這群個頭矮小的小孩子們,無論如何不可能把落水的伙伴從又高又深的大水缸中拉出來,旁邊又沒有成年人來幫助。怎么辦?司馬光這時所表現出來的極其罕見、令人驚異的聰明在于,他急中生智瞬息間掉轉了思考的方向,想到了“如何使水離開人”。“人離開水”與“水離開人”,殊途同歸,效果一樣。當司馬光頭腦中有了“設法讓水離開人”這樣的與正常思維方向相顛倒的思維方向以后,到用石頭砸水缸的具體做法也就不難了。再以天然動物園的創意為例。普通動物園為了游客的安全,都把猛獸關在獸籠里面,讓游客隔著鐵欄參觀,但是這樣人們就無法看到野獸在自然條件下生活的情況。怎樣才能做到既保證游客的安全,又能讓他們看到動物生活的自然狀態呢?有些動物園的設計者提出了新穎構想,那就是把動物從獸房里釋放到自然環境中去,而把游人關到活動的房子——密封的汽車(或空中的吊車)里游覽,使參觀者和被參觀者的處境來一個對換。這種運用顛倒思維方向法的天然動物園出現后,給游客以置身于天然自然的新鮮感受,從而受到普遍的歡迎。顛倒思維方向法是一種重要的創新思維方法,有著廣泛的適用范圍和顯著的創新作用。特別是如果你思考的是比較復雜的創新性問題,按正常的思路又使你的思考陷入了困境,這時不妨運用把思維方向顛倒過來想一想,也許會使你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最終取得某種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