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同創新國際化發展模式的動態鏈接可生動刻畫跨國公司基于創新的國際化發展階段和漸進的過程:首先是為了轉移和復制母公司原有的創新優勢而設立海外子公司,進行國際化擴張,通過全球整合建立價格優勢和全球規模效率;當面臨世界不同地區市場的差異性時,跨國公司開始進行以當地回應為特征的海外創新;隨著國際化進程的深入,基于協調全球效率和地方回應間相互矛盾的戰略需求,跨國公司強化了全球范圍的知識轉移和擴散,開始利用世界各地的不同創新資源優勢,進行全球學習;最終通過功能整合,加強各模塊和各單位間的溝通協作,重構創新流程,依托全球價值網絡,努力培育分散的、專門的、相互依賴的資產,發展多緯度戰略能力和靈活組織能力,開發多樣的創新過程,以創新能力創造的全球化有力地支撐了跨國公司競爭的全球化。當然創新國際化的實踐是豐富而多樣的,實際發展中公司既可以依階段漸進而行,也不排除加速和跳躍、實現多路徑發展的可能,應視公司自身的資源和能力特點以及所處的發展環境和關系網絡而定。當公司在國際化前期階段的特定市場知識和一般國際化知識的積累深厚時,其國際化后期發展的漸進性特征將顯著下降,跨越式發展的可能性將大大提升。
4 中國企業創新國際化的對策
發達國家企業的創新國際化往往是在母國深厚的創新基礎、健全的創新體系、豐富的創新資源的支撐下,依托母公司已有的先進技術及創新能力優勢逐步展開的,各種創新國際化發展模式并重。而中國自主創新的現實需求推動企業積極“走出去”,其創新國際化行為往往是在既沒有明顯創新優勢依托又缺少國際化生產網絡的互補支援的背景下發生的,屬于“后發國際化——晚行動的學習者”。因此,中國企業的創新國際化發展應遵循“一條主線、兩個支撐、一個目標”的基本思路:依托全球整合型和當地回應型創新國際化發展的支持,以全球學習型創新國際化發展為主線,通過有意識的路徑安排來達到追趕乃至跨越的效果,實現協同共生型創新國際化發展的目標。在實際推進過程中,應注意以下方面:(1)中國企業應充分發揮國際創業精神,積極走出去參與國際分工,通過與海外跨國公司、國際中介組織和東道國政府等建立多種形式的關系來融人全球創新網絡,并深入了解東道國創新網絡的構成及其資源能力分布狀況,明確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和位置;(2)審視創新網絡的未來發展,預測主要競爭對手、顧客、供應商等網絡成員的戰略和能力變化對自身經營的影響,尋找自身如何創造和保持有利網絡位置的可行途徑和方法;然后尋找合適的對象,建立彼此間密切的聯系,努力培養和發展潛在的合作伙伴和戰略關系,一方面借助跨國經營管理、跨國資本運作、跨文化整合等多種方式,近距離觀察、實踐和學習,在“體驗式”參與的過程中獲得并積累必要的國際化管理經驗以及特定的市場知識和制度知識,培養熟悉國際慣例和市場環境、具備全球視野和戰略思維能力的富有開拓精神的企業家和跨國經營管理團隊,以企業的國際化成長助推全球整合型和當地回應型的創新國際化發展,另一方面,通過多種方式激發海外子公司創新,如設立創新導向的子公司種子基金、鼓勵子公司成為創新孵化器、為子公司建立基于創新的國際網絡平臺、鼓勵子公司間的創新競爭等,以形成開放式創新系統,提升企業與東道國創新網絡間內外交互的各類創新要素吸收與能力轉化的效率與效果,以全球學習型創新國際化全面提升我國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最終實現創新國際化的追趕乃至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