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信息
核輻射監測技術
發布單位: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第五八研究所
所屬行業:電子信息
合作信息類型:意向合作
機構類型:企業
供求關系:供應
合作信息期限:2016-5
參考價格:面議
0
收藏數
合作信息簡介
【技術開發單位】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第五八研究所
【技術簡介】從“十五”開始,五八所在核輻射監測與安全防護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突破了核輻射監測的關鍵技術,承擔了二炮東風某型導彈指揮車和某型雷達車,陸軍某型輪式偵察車和偵察維修車的核生化監測防護裝備的研制任務,承擔了中核四零四核材料廠人員全身污染監測儀、小物項污染監測儀等核輻射監測儀器的研制任務,為我國的核設施及部隊提供了上百套的核輻射監測單機裝備。五八所研制的人員全身污染監測儀、衣物污染監測儀、手足污染監測儀等一批核輻射監測儀器打破了國外壟斷,成功應用于多個核設施,替代了進口產品,技術達到國際領先,在國內處于技術壟斷地位,主要競爭對手為國外廠商。
五八所在核輻射監測領域突破了大面積輻射探測技術、高靈敏度的放射性快速監測技術、γ譜分析技術等眾多關鍵技術。利用大面積輻射探測器+光電倍增管的方式實現了人員、車輛、衣物、工具等固定式和移動式測量,利用γ譜分析技術實現了放射性核素的有效快速識別。
【技術特點】
技術特點和優勢,國內外情況對比等(500字以內)
利用大面積塑料閃爍體進行輻射探測,探測效率高,反映靈敏,電路設計、信號處理、軟件算法等相關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達到國際技術先進水平。
按通用的國際算法輻射測量最低可探測限低。α、β達到0.4Bq/cm2,γ達到1800Bq,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五八所以信息化自動控制技術為核心,具有嚴格的軍工質量管理體系,具有研制、生產、維護武器裝備經驗,設備的可靠性、穩定性高。利用軍用核輻射監測技術研制的防護設備得到部隊肯定,將這種軍用技術應用于放射性污染監測設備,提高了設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適合核電站、核材料廠等特殊應用場所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
【技術指標】
測量射線種類:α粒子、β及γ射線;
α、β最低可探測活度:
β最低可探測活度:在置信水平99%,環境本底0.1μSv/h,連續測量時間10s,距探頭間距為2.5cm的條件下,0.4Bq/cm2;
α最低可探測活度:本底小于0.1cps條件下,0.04Bq/cm2(239Pu)。
γ最低可探測活度:
在環境本底輻射1μSv/h、置信度水平99%、測量時間10s、源距探測器20cm的條件下,儀器對100cm2的137Cs參考源的最低可探測限為3000Bq;60Co參考源的最低可探測限為1800Bq;
誤警率:≤1/1000
【技術水平】國際先進
【可應用領域和范圍】核電站的放射性監測、核廢物處理、醫療保健、公共安全、環保、地質勘察等
【技術狀態】試生產階段
【合作方式】技術服務
【投入需求】5000萬元
【轉化周期】2年
【預期效益】核輻射監測設備是核電站、環保、公共安全、醫療保健等領域的必需設備,需求量大,預計產品投放市場后,前五年每年可產生約5000萬元的經濟效益。
此外,該技術的研究和推廣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政策、實現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有效保障核設施設備安全運行、人身健康和平安社會,杜絕放射性污染帶來的社會動蕩及恐慌,維護正常社會秩序。技術的運用領域廣泛,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為國家節約大量外匯,同時提升我國核檢測技術及相關產業發展,突破技術屏障。未來發展規模同時也可帶動周邊經濟發展,增長社會就業崗位,保護環境,具有廣泛的社會效益,為構建和諧社會、平安社會作出貢獻。
【聯系方式】牛德青 0816-2278159/13778119661
【技術簡介】從“十五”開始,五八所在核輻射監測與安全防護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突破了核輻射監測的關鍵技術,承擔了二炮東風某型導彈指揮車和某型雷達車,陸軍某型輪式偵察車和偵察維修車的核生化監測防護裝備的研制任務,承擔了中核四零四核材料廠人員全身污染監測儀、小物項污染監測儀等核輻射監測儀器的研制任務,為我國的核設施及部隊提供了上百套的核輻射監測單機裝備。五八所研制的人員全身污染監測儀、衣物污染監測儀、手足污染監測儀等一批核輻射監測儀器打破了國外壟斷,成功應用于多個核設施,替代了進口產品,技術達到國際領先,在國內處于技術壟斷地位,主要競爭對手為國外廠商。
五八所在核輻射監測領域突破了大面積輻射探測技術、高靈敏度的放射性快速監測技術、γ譜分析技術等眾多關鍵技術。利用大面積輻射探測器+光電倍增管的方式實現了人員、車輛、衣物、工具等固定式和移動式測量,利用γ譜分析技術實現了放射性核素的有效快速識別。
【技術特點】
技術特點和優勢,國內外情況對比等(500字以內)
利用大面積塑料閃爍體進行輻射探測,探測效率高,反映靈敏,電路設計、信號處理、軟件算法等相關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達到國際技術先進水平。
按通用的國際算法輻射測量最低可探測限低。α、β達到0.4Bq/cm2,γ達到1800Bq,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五八所以信息化自動控制技術為核心,具有嚴格的軍工質量管理體系,具有研制、生產、維護武器裝備經驗,設備的可靠性、穩定性高。利用軍用核輻射監測技術研制的防護設備得到部隊肯定,將這種軍用技術應用于放射性污染監測設備,提高了設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適合核電站、核材料廠等特殊應用場所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
【技術指標】
測量射線種類:α粒子、β及γ射線;
α、β最低可探測活度:
β最低可探測活度:在置信水平99%,環境本底0.1μSv/h,連續測量時間10s,距探頭間距為2.5cm的條件下,0.4Bq/cm2;
α最低可探測活度:本底小于0.1cps條件下,0.04Bq/cm2(239Pu)。
γ最低可探測活度:
在環境本底輻射1μSv/h、置信度水平99%、測量時間10s、源距探測器20cm的條件下,儀器對100cm2的137Cs參考源的最低可探測限為3000Bq;60Co參考源的最低可探測限為1800Bq;
誤警率:≤1/1000
【技術水平】國際先進
【可應用領域和范圍】核電站的放射性監測、核廢物處理、醫療保健、公共安全、環保、地質勘察等
【技術狀態】試生產階段
【合作方式】技術服務
【投入需求】5000萬元
【轉化周期】2年
【預期效益】核輻射監測設備是核電站、環保、公共安全、醫療保健等領域的必需設備,需求量大,預計產品投放市場后,前五年每年可產生約5000萬元的經濟效益。
此外,該技術的研究和推廣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政策、實現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有效保障核設施設備安全運行、人身健康和平安社會,杜絕放射性污染帶來的社會動蕩及恐慌,維護正常社會秩序。技術的運用領域廣泛,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為國家節約大量外匯,同時提升我國核檢測技術及相關產業發展,突破技術屏障。未來發展規模同時也可帶動周邊經濟發展,增長社會就業崗位,保護環境,具有廣泛的社會效益,為構建和諧社會、平安社會作出貢獻。
【聯系方式】牛德青 0816-2278159/13778119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