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信息
金屬礦山高危礦柱群協同強化開采技術
發布單位:長沙礦山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所屬行業:其他
合作信息類型:意向合作
機構類型:企業
供求關系:供應
合作信息期限:2017-6
參考價格:面議
0
收藏數
合作信息簡介
我國金屬礦山受空區影響的礦柱資源量相當大,占礦山資源總量的30~35%。國內外采用多道作業工序處理空區和回采礦柱,在實施過程中頻繁地發生事故,大部分礦柱資源不能安全回采,并且生產效率與產能低下,嚴重制約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損失大量資源。項目以安全、高效、高產能和低成本為目標,開發了高危礦柱群協同強化開采技術及裝備,有效解決了金屬礦山高危礦柱群的開采難題。
(1)針對金屬礦山空區環境下高危礦柱群的安全開采問題,提出了礦柱回采與空區處理協同、拉槽與回采協同、多礦柱回采區位協同的三協同原理;研發了協同分區方法,從根本上解決了高危礦柱群的開采技術難題。(2) 開發露天分區協同強化開采技術。針對礦柱與空區形態復雜、相互交錯、不允許在井下作業的開采難題,研發深孔軸向爆破方法及協同拉槽工藝技術,在無側向自由面條件下實現拉槽與回采協同崩落;開發差別孔網協同崩礦技術,解決了交錯疊層高危礦柱的協同崩礦難題;開發大區逐孔協同崩礦技術,解決了大區域爆破網絡及其爆破效果的技術關鍵。(3)開發了井下立體分區協同強化開采技術。針對井下大空區礦柱群條件,研發了立體分區協同崩礦工藝技術、多臨空面協同拉槽技術,在多面臨空條件下實現了礦柱群大采區立體協同崩礦;研制了井下粉粒狀炸藥裝藥車和大規模井下鉆孔爆破協同作業系統,解決了井下超大規模裝藥、起爆網絡和作業組織的難題。(4)開發井下空區激光三維探測技術與裝備。研制了高精度的激光三維探測裝備及其成圖分析技術。儀器測量距離達300m@20%,精度±2cm,最小步距角0.002°,采樣頻率10k,全空間分辨率1cm,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市場預測:
該技術成果已在柿竹園多金屬礦、三道莊鉬礦、獲鉻奇銅礦等金屬礦山推廣應用,成功回采礦柱資源5780萬t、協同處理地下空區1140萬m3,在礦山生產中沒其有出現任何一起因空區引發的事故,實現了特大空區礦柱群的安全、高效開采,建立了礦柱群大規模協同開采里程碑。2013年國土資源部將地下立體分區大規模控制爆破開采技術遴選為《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推廣目錄和匯編(第二批)》。在我國受采空區影響的金屬礦產資源量大,占到現有礦山資源總量的30~35%,保有量十分可觀。我國大型國有金屬礦山老基地,如洛鉬三道莊鎢礦、凡口鉛鋅礦、大紅山銅礦、華錫集團銅坑礦、玲瓏金礦、大冶有色豐山銅礦、湖南柿竹園多金屬礦、甘肅廠壩鉛鋅礦等前期大量采用空場法回采,留下大量空場,其礦柱、頂柱和底柱,礦柱資源量巨大。經過幾十年的開發,我國淺部易采礦、易選的單一富礦資源日益枯竭,高價值的礦柱資源已逐步成為資源開發的主體之一。另外規模巨大的采空區形態復雜,采空區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已成為礦山企業重要危險源之一,嚴重制約了礦山的發展。據調查統計,至2008年底25個省市457座礦山采空區總體積已達43217.26萬m3,地下采空區以每年2000~3000萬m3的速度遞增,因采礦引發的塌陷面積達1150km2,發生采礦塌陷災害的礦業城市有30多個,每年因采礦地面塌陷造成的損失達4億元以上。通過分析可知市場前景廣闊。
投資效益分析:
技術成果自2207年在柿竹園多金屬礦應用以來,2007年6月、2008年9月、2010年1月分別實施裝藥量308t、524t、821.3t的井下超大規模協同開采作業,先后突破井下鉆孔爆破亞洲最大規模和世界最大規模的記錄。礦山采礦規模由原來長期徘徊在60萬t/a提高到150萬t/a,使礦山作業進入正常秩序,建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鎢、鉍生產基地和安全、高效井下開采高危空區環境下礦柱群資源的示范礦山。三道莊礦區經過30多年的地下開采,形成了千奇百怪的采空區,被知名專家評價為一座需要報廢的礦山。技術成果自2007年在三道莊鉬礦應用以來,共實施協同開采作業116多次,回采礦柱礦石量2465萬t,處理采空區610萬m3,其中裝藥量180t以上的協同回采作業25次。技術成果激活了6200t礦石資源,并將礦山采礦規模由長期徘徊在5000t/d得高到50000t/d,全員采礦生產效率由2700t/人年提高到25400t/人年,建成為亞洲最大的鉬礦生產基地和安全、高效露天開采高危空區條件下礦產資源的示范礦山。
礦柱群分區協同開采技術,可實現復雜空區環境下的礦柱資源高效安全回采利用,并協同處理空區,消除安全隱患,技術成果對延長礦山服務年限,提高礦山生產經濟效益具有普遍意義;應用技術成果回收礦柱資源,使損失的空區礦柱資源為重新得到開發利用,有效增加我國戰略性金屬礦產資源的自有保障程度,提高我國金屬礦產資源回收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知識產權及獲獎情況:取得5項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
(1)針對金屬礦山空區環境下高危礦柱群的安全開采問題,提出了礦柱回采與空區處理協同、拉槽與回采協同、多礦柱回采區位協同的三協同原理;研發了協同分區方法,從根本上解決了高危礦柱群的開采技術難題。(2) 開發露天分區協同強化開采技術。針對礦柱與空區形態復雜、相互交錯、不允許在井下作業的開采難題,研發深孔軸向爆破方法及協同拉槽工藝技術,在無側向自由面條件下實現拉槽與回采協同崩落;開發差別孔網協同崩礦技術,解決了交錯疊層高危礦柱的協同崩礦難題;開發大區逐孔協同崩礦技術,解決了大區域爆破網絡及其爆破效果的技術關鍵。(3)開發了井下立體分區協同強化開采技術。針對井下大空區礦柱群條件,研發了立體分區協同崩礦工藝技術、多臨空面協同拉槽技術,在多面臨空條件下實現了礦柱群大采區立體協同崩礦;研制了井下粉粒狀炸藥裝藥車和大規模井下鉆孔爆破協同作業系統,解決了井下超大規模裝藥、起爆網絡和作業組織的難題。(4)開發井下空區激光三維探測技術與裝備。研制了高精度的激光三維探測裝備及其成圖分析技術。儀器測量距離達300m@20%,精度±2cm,最小步距角0.002°,采樣頻率10k,全空間分辨率1cm,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市場預測:
該技術成果已在柿竹園多金屬礦、三道莊鉬礦、獲鉻奇銅礦等金屬礦山推廣應用,成功回采礦柱資源5780萬t、協同處理地下空區1140萬m3,在礦山生產中沒其有出現任何一起因空區引發的事故,實現了特大空區礦柱群的安全、高效開采,建立了礦柱群大規模協同開采里程碑。2013年國土資源部將地下立體分區大規模控制爆破開采技術遴選為《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推廣目錄和匯編(第二批)》。在我國受采空區影響的金屬礦產資源量大,占到現有礦山資源總量的30~35%,保有量十分可觀。我國大型國有金屬礦山老基地,如洛鉬三道莊鎢礦、凡口鉛鋅礦、大紅山銅礦、華錫集團銅坑礦、玲瓏金礦、大冶有色豐山銅礦、湖南柿竹園多金屬礦、甘肅廠壩鉛鋅礦等前期大量采用空場法回采,留下大量空場,其礦柱、頂柱和底柱,礦柱資源量巨大。經過幾十年的開發,我國淺部易采礦、易選的單一富礦資源日益枯竭,高價值的礦柱資源已逐步成為資源開發的主體之一。另外規模巨大的采空區形態復雜,采空區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已成為礦山企業重要危險源之一,嚴重制約了礦山的發展。據調查統計,至2008年底25個省市457座礦山采空區總體積已達43217.26萬m3,地下采空區以每年2000~3000萬m3的速度遞增,因采礦引發的塌陷面積達1150km2,發生采礦塌陷災害的礦業城市有30多個,每年因采礦地面塌陷造成的損失達4億元以上。通過分析可知市場前景廣闊。
投資效益分析:
技術成果自2207年在柿竹園多金屬礦應用以來,2007年6月、2008年9月、2010年1月分別實施裝藥量308t、524t、821.3t的井下超大規模協同開采作業,先后突破井下鉆孔爆破亞洲最大規模和世界最大規模的記錄。礦山采礦規模由原來長期徘徊在60萬t/a提高到150萬t/a,使礦山作業進入正常秩序,建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鎢、鉍生產基地和安全、高效井下開采高危空區環境下礦柱群資源的示范礦山。三道莊礦區經過30多年的地下開采,形成了千奇百怪的采空區,被知名專家評價為一座需要報廢的礦山。技術成果自2007年在三道莊鉬礦應用以來,共實施協同開采作業116多次,回采礦柱礦石量2465萬t,處理采空區610萬m3,其中裝藥量180t以上的協同回采作業25次。技術成果激活了6200t礦石資源,并將礦山采礦規模由長期徘徊在5000t/d得高到50000t/d,全員采礦生產效率由2700t/人年提高到25400t/人年,建成為亞洲最大的鉬礦生產基地和安全、高效露天開采高危空區條件下礦產資源的示范礦山。
礦柱群分區協同開采技術,可實現復雜空區環境下的礦柱資源高效安全回采利用,并協同處理空區,消除安全隱患,技術成果對延長礦山服務年限,提高礦山生產經濟效益具有普遍意義;應用技術成果回收礦柱資源,使損失的空區礦柱資源為重新得到開發利用,有效增加我國戰略性金屬礦產資源的自有保障程度,提高我國金屬礦產資源回收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知識產權及獲獎情況:取得5項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