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信息
羥基嘧啶的綠色生產工藝
發布單位:南開大學
所屬行業:生物農業
合作信息類型:意向合作
機構類型:高等院校
供求關系:供應
合作信息期限:2016-12
參考價格:面議
0
收藏數
合作信息簡介
羥基嘧啶是生產大噸位殺蟲劑地亞農的關鍵中間體。地亞農是由瑞士汽巴一嘉基公司于1956年合成,是一種廣譜、高效、中低毒有機磷殺蟲殺螨劑。廣泛用于水稻、棉花、果樹、蔬菜、甘蔗、玉米、煙草、馬鈴薯等作物,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蟲和食葉害蟲,如磷翅目、雙翅目幼蟲、蚜蟲、葉蟬、飛虱、薊馬、介殼蟲、十二八星瓢蟲等,對螨卵也有一定殺傷效果。小麥、玉米、高梁、花生等作拌種,可防治螻蛄、蠐螬等土壤害蟲。顆粒劑灌心葉,可防治玉米螟。地亞農還廣泛應用于獸藥領域和用于衛生用殺蟲噴霧劑,應用前景十分廣闊,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目前地亞農的總產量為2-3萬噸/年(不包含中國市場),需要羥基嘧啶的總量為1.5-2萬噸/年。國內地亞農的生產才剛剛起步,隨著國內高毒農藥的淘汰,地亞農的產量可能達到1-2萬噸/年,則需要羥基嘧啶的總量為1萬噸/年。
南開大學元素所研制的羥基嘧啶小試工藝是以異丁腈為起始原料,經醚化、脒化、環化連續化制備中間體羥基嘧啶,三步總收率達到92%(以異丁腈計)以上,羥基嘧啶的含量達到98%。這一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工藝的創新點在于:發現了高效催化劑(用量:1/1500-1/3000),找到了一條高收率、高質量、低成本、連續化生產地亞農的主要中間體羥基嘧啶的生產方法;采用了先進的自動化控制設備;基本實現了羥基嘧啶生產過程中的原子經濟性及過程清潔化,即投料比基本接近理論投料量,生產過程基本無廢氣排放,廢水大部分可循環使用。
南開大學元素所研制的羥基嘧啶小試工藝是以異丁腈為起始原料,經醚化、脒化、環化連續化制備中間體羥基嘧啶,三步總收率達到92%(以異丁腈計)以上,羥基嘧啶的含量達到98%。這一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工藝的創新點在于:發現了高效催化劑(用量:1/1500-1/3000),找到了一條高收率、高質量、低成本、連續化生產地亞農的主要中間體羥基嘧啶的生產方法;采用了先進的自動化控制設備;基本實現了羥基嘧啶生產過程中的原子經濟性及過程清潔化,即投料比基本接近理論投料量,生產過程基本無廢氣排放,廢水大部分可循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