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在2016-2017億歐年會上,億歐創始人黃淵普和90多位公司同事分享了億歐成立的初衷。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億歐的使命是把新科技、新理念引入到線下企業,使新科技和新理念惠及更多的企業。讓他們在變化到來的時候,能夠提前認知到,甚至做出改變。
要做到這些并不容易,它需要對科技互聯網保持足夠敏銳,也需要對線下商業有足夠的理解。但無論如何,這是一項兼具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的事業。億歐已經陪伴大家走過三年,未來,億歐希望有更多的同道中人加入,一起風雨同舟。
我的本科大學在頤和園和圓明園中間一個叫坡上村的地方,隔壁就是著名的中央黨校。我的學校以北不到兩公里的地方有一所叫“明圓學?!钡拇蚬ぷ拥軐W校。2006年我大二的時候騎車閑逛時無意間發現了這所學校,學校破敗不堪,和貧困山區的一樣。我當時很震驚頤和園和圓明園旁邊竟然有這樣破敗的學校,用手機拍了很多照片,上傳到了學校BBS論壇。
那個帖子引起了不少校友的關注,一位高我一屆的湖南籍師哥看到后也去了“明圓學?!?,同時把那一片的打工子弟學校都做了一下調查。之后,那位師哥組建了學校的支教隊,支教隊的成員周末在學校周邊的打工子弟學校支教,暑假的時候去湖南的山區支教。
我觸發了我師哥組建了支教隊,但最終卻沒有報名參加支教隊。2005年我從湘西南來到北京上大學,親朋好友給我借了8000元,那筆不多的錢需要支撐我四年的學費和生活費。所以當時,我周末都需要去做家教賺錢。雖然都是“教課”,去打工子弟學校支教就沒法養活自己,我被現實打擊了。
到2007年大三后,我已經不做家教,開始做更賺錢的“英語導游”,帶著老外在北京各景點逛,我的賬上開始還存了一點小積蓄。到2008年底時,一個叫“美麗中國” (Teach For China)支教項目引起了我的注意,這是一個成立于2008年的支教項目,特色是中國和美國的大學畢業生搭配,一起去云南的山區進行為期2年的支教,而且也不是“免費支教”,會給支教的人基礎薪資,只不過第一期招的人特別少,門檻很高。
2008年10月開始我熱切地給“美麗中國”(Teach For China)寫了幾封郵件,但石沉大海;為了使自己更加具備競爭力,我報了北京市教委組織的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考試并且通過了。然后在2009年4月,我再次熱切地給“美麗中國”(Teach For China)寫了一封1300字的郵件,才終于收到了面試邀請。我通過了面試,進入了試講環節。我當時報名當“地理老師”,為了突出“創意”,試講時我用了網上一個流傳比較廣的段子“世界就是一個班,美國是班長,中國是團支書……”。當時,我沒有覺得這個段子里面蘊含著“偏見”,加上其它因素,試講我沒有通過,我再次和支教擦身而過。
但我沒有死心。等2011年底讀研究生二年級時,我再次寫了郵件給“美麗中國”(Teach For China)。當時,我從聯合國紐約總部實習回來,眼界和視野比2009年時好了很多;但我選擇應聘的不是支教老師的職位,而是“中國招募與校園關系經理”或 “中國招募與校園關系后臺支持主管”,“美麗中國”(Teach For China)的負責人約我見面聊,說已經沒有管理支持崗位空缺,看我是否愿意嘗試支教老師的崗位。當時,我女朋友本科畢業后從新疆石河子來到了北京跟我一起,我沒法舍棄北京而去云南長達2年的支教,最后又不得不放棄了。
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但本科和研究生時,想去支教的小理想都沒有實現:或者因為自己要賺錢養活自己,或者因為自己不夠優秀、存在“偏見”,或者因為自己顧慮愛情。我之后持續關注過一段時間的北京打工子弟學校,很多學校都被關閉了或被整合了;90%以上的打工子弟學生沒有機會進入大學,從事低端行業,延續父輩打工命運。我本科和研究生時就知道,即便我去支教了,即便我入職了“美麗中國”(Teach For China),能做出的改變也很小。但因為我沒有去做,我至今都遺憾不已。
對于這個世界不公平,大多數人習以為常,少數人試圖做出改變但常常陷入無助。我了解到,有一些學生畢業后滿懷理想地去支教,想改變教育的不公平,最后發現自己幾乎做不出改變而變得消極低沉。我見過很多滿懷理想的記者,他們揭露社會的黑暗面,為弱勢群體吶喊,當他們發現他們的力量有限時,常常變得憤世嫉俗。更令人心痛的是,一些人領著基本的生活薪資在公益組織工作,卻還被人質疑“做公益,就不應該拿工資”;很多時候,這個世界沒有變得更好,卻滄桑了太多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我沒有進入公益性質的組織,而是進入了互聯網行業工作,每天忙忙碌碌。但我花了很長時間想這些矛盾和悖論,背后的根源到底在哪里?直到2013年10月,一位知名創業者、投資人被抓,我順著消息去找了很多信息;我不去評判他被抓一事;我了解到,他為很多弱勢群體做了很多事情,自己也做了很多公益,身邊幾個我信任的朋友都對他贊譽有加。我突然想到,他和我之前知道的學生、記者、公益人士一樣,但他比他們更有能力做出改變,原因是他之前是一個成功的創業者和投資人,他實現財務自由后不擔憂生活、不為小事煩惱,在這個前提下他做公益做得比一般人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