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每一件中國制造的背后,都有這樣一位追求極致完美的工匠,中國制造就肯定能跨過“品質”這道關,躍升為“優質制造”,讓更多的中國產品在全球市場上發出耀眼的光芒。
?
他是青島市職業技能空調器檢漏工二級技師證書獲得者、青島市首席技師,他所帶領的團隊曾榮獲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優秀質量管理小組榮譽稱號,他就是王陽陽,海爾空調膠州互聯工廠一名優秀的當代產業工人。
?
厚積薄發
?
王陽陽今年27歲,是山東濟寧人。2008年畢業后經過海爾的各項考核以及層層篩選,加入海爾空調團隊。他是在經過了3個月實習培訓,3年師帶徒的崗位歷練成長起來的一名裝配高級工。2012年海爾集團組織開展認證合格競單上崗,那時的王陽陽有幸成為了一名合格的檢驗員工。
?
俗話說:“干一行愛一行”,自從王陽陽干上這份工作后便一發而不可收,他在日常的工作中追求一絲不茍,堅決不允許一臺不良品從自己手中下線,通過日常工作中不斷總結、提煉,他很快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他能通過耳聽、眼看、手摸全面把控空調質量,把產品做精做細,空調室外機下線節拍為16S,他用10S便可判斷出質量性能、外觀不良。
?
他在日常工作中積極探索創新的方式方法保證空調的質量提升,他說用戶的抱怨就是我的創新命題。其發明的靜置檢漏法就是一大創新:王陽陽在工作中發現,原來空調的檢漏方法是在總裝線上進行4道檢漏工序,但產品出廠后還是有個別出現微漏問題,導致用戶空調制冷效果差。投訴接二連三,當初這個難題困擾著不少人。
?
在生活中王陽陽也是一個有心人,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喝飲料時發現碳酸飲料中的氣泡一個一個冒出,于是他馬上聯想到了空調管路的微漏也是間歇、不連續的。下班后他專門請教了中國海洋大學趙越教授、空調行業焊接專家高仁濟后,提出了室外機生產下線后靜置一段時間再檢漏的方法:若存在微漏,空調的冷媒會間斷的冒出,一段時間后,泄露的冷媒會充滿室外包裝箱內部,通過檢漏儀可以檢出。再經過將近30次的方案驗證后,最終確定出最佳方案——
?
靜置檢漏技術。該技術在海爾空調產業線上很快得到推廣復制。使海爾空調實現了“零焊漏”,確保了產品品質,解決了用戶抱怨,減少了投訴。
?
天道酬勤。2014年王陽陽通過參加海爾空調內部的檢測技能培訓以及國內外先進檢測技術的交流學習,在海爾工人職業發展項目中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檢驗高級技師,技藝在不斷的提升,同年他又參加了海爾首屆創客技能大賽暨青島市第十三屆職業技能大賽,在空調器檢漏工工種的競賽中獲得該類工種的狀元,青島市技術能手的稱號,與此同時,他所帶領的團隊也榮獲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榮譽稱號。
?
向創客華麗轉身
?
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實施,海爾集團率先實施互聯工廠戰略,互聯工廠對知識型員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一線員工由操作型向知識型員工轉型。
?
2015年海爾空調膠州互聯工廠作為集團樣板規劃實施,王陽陽作為一名知識型員工有幸參與其中,通過和德國ME、日本三菱電機等國際一流專家交互學習,使他成長得很快觸動也很大,在他看來,在互聯網時代只有使用新時代的質量和檢測技術,才能保證用戶擁有一流的產品體驗。
?
王陽陽和一流國外專家對各重點工序進行梳理,期間一共參與完成77個數字化質量控制點升級,完成傳統工廠向空調數字化質控技術的升級轉變。此外,他還培養了20多名優秀的空調器檢測高級工和13名技師。
?
王陽陽參與完成質量工藝改善提升項目13余項。比如模擬用戶在使用空調時的智能檢測項目,以往都是人工拿設備檢測,效率低、數據不便分析,通過與德國ME(明一)專家團隊的多次討論研究,在每臺檢測臺位上增加智能檢測箱,自動檢測,數據通過互聯網傳遞到后臺數據庫,經過大數據分析來判斷空調的穩定性,避免人為誤判,由此保障了每臺下線產品100%合格,同時提高了20%的檢測效率。
?
像這樣的“絕技絕招”,王陽陽還有不少。他善于攻堅,敢于天下先,在企業的發展中成了名副其實的創客。在工作中他發現海爾原有的空調產品設計實現不了內機電控功能在線自動檢測。于是他找到開發人員在自清潔空調的研發過程中,提出了電腦板“自檢測智能模式”這一構思,其想法很快得到集團領導的肯定,最終實現了自清潔空調電控功能在線自動檢測、自動判定,實現了故障判定100%。
?
海爾空調膠州互聯工廠總經理喬剛認為,王陽陽作為新時代的產業工人不僅技術精湛,更是將鉆研精神與用戶需求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對產品追求完美極致。
?
采訪結束時,王陽陽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他能成為青島工匠,離不開海爾集團搭建的創客平臺:并聯用戶圈,搭建資源圈、形成生態圈。注重細節,不斷追求產品的完美與極致,以個性化,智能化的互聯工廠為平臺,打造海爾空調精品,創造用戶最佳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