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自治區工信委消息,為了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引導新業態快速崛起,實現廣西工業突破發展,自治區出臺《廣西工業創新發展工程實施方案》。
根據《方案》,廣西實施“創新引領發展”“智能轉型升級”“綠色制造示范”“開放合作拓展”“重點領域提升”五大行動,到2020年,將基本實現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比重大幅提升,綠色發展方式成為主導,企業適應市場能力不斷增強。其中,到2020年,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將取得積極成效,新興產業實現規模化發展,形成移動互聯網、現代物流、大數據、通用航空、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眾創空間等6種新興業態。
創新驅動——加快實現工業機器人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
目標:在創新驅動方面,到2020年,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究與發展經費(R&D)達到250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3%;大中型工業企業新產品產值達到5000億元;大中型工業企業擁有技術開發機構500個,自治區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400家,自治區級以上技術創新示范企業60家,工業企業有效發明專利量達到15000件。
行動:實施“創新引領發展”行動,加快工業創新體系建設。依托骨干企業和科研院所,建設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研發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打造跨領域、協同化、網絡化創新平臺。完善技術轉移和產業化服務體系,提升創新成果轉化能力,在智能裝備,電解鋁,鋁、銦、錫、稀土有色金屬深加工,汽車,LED照明,制糖,壯醫藥,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促進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產品創新。引導企業加強核心技術開發,加快研究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有知名品牌、較高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的工業新產品,促進廣西工業產品由產業鏈低端向產業鏈高端提升。重點突破汽車整車可靠性、高性能金屬材料、數控加工裝備及控制系統、有色金屬精深加工、稀土永磁材料、高可靠性智能控制、工業通信網絡安全等一批關鍵技術。
推動發展模式創新。推進生產模式創新。以智能制造、網絡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等為核心,推進流程制造關鍵工序智能化,加快實現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等先進制造技術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
智能轉型——開展“機器換人”試點對相關企業重點扶持
目標:到2020年,區域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大于82,重點行業典型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普及率達到78%,重點行業典型企業制造執行管理系統(MES)普及率達到90%,重點行業典型企業電子商務應用達到85%,重點行業典型企業裝備數控化率達到70%。形成15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園區,5—10家具有地方特色,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電子商務平臺。
行動:實施“智能轉型升級”行動。制訂“互聯網+制造業”行動計劃。建設一批工業互聯網行業協同平臺,推廣基于互聯網的產品設計、柔性制造、個性化定制等新型制造模式。重點推動互聯網技術與新能源汽車、先進機器人、軌道交通、智能儀表和數控機床等行業的融合應用。加快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組織實施流程制造關鍵工序智能化,實施鋼鐵、石化、有色金屬、鋁、糖、紡織、建材等產業改造提升工程。
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加快重點產業園區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重點產業園區智能化試點。選擇汽車、工程機械、鋼鐵、內燃機、有色金屬等重點行業,引導支持企業綜合應用工業互聯網、虛擬制造等技術,構建智能化、網絡化生產系統,鼓勵企業應用成套智能裝備和重大智能產品。開展“機器換人”試點,對“機器換人”企業予以重點扶持。
推動“電商換市”計劃。促進大宗原材料網上交易、工業產品網上定制、上下游關聯企業業務協同發展,引導小微企業依托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臺開展業務。
綠色制造——鼓勵發展“以熱定電”熱電聯產項目
目標:在綠色制造方面,到2020年,全區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15%;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比2015年降低20%;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0%;全部國家級園區和30%的自治區園區完成生態化改造,自治區級園區全部啟動生態化改造,構建起一批主導產業鏈型的生態產業園區,南寧、梧州、賀州生態園區建成并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行動:實施“綠色制造示范”行動,推動工業生態化發展。鼓勵企業由“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增長模式向“低消耗、高技術、高效益”生態集約型增長方式轉變,嚴格控制新上“兩高”和產能過剩項目,依法淘汰有色金屬、水泥、造紙等行業落后生產能力。建設生態型園區,促進園區的生態化建設與社區的生態化融合發展。
提高資源綜合利用能力。推廣應用先進節能技術和產品,在水泥、有色金屬、冶金、化工、電力等主要耗能行業和重點耗能企業,大力實施智能化節能改造。關停淘汰小火電機組,提高新建機組準入門檻,鼓勵在熱負荷集中的園區和城區發展“以熱定電”熱電聯產項目。
強化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積極發展綠色工業園區,創建國家低碳工業試點園區,持續推進資源型工業行業發展循環經濟,推行產業布局耦合循環鏈接。
開放發展——加快建設兩國或多國合作產業園區
目標:到2020年,廣西將重點引進一批世界500強、央企和知名民企,“走出”一批區內大型企業,打造一批國際知名品牌,建立海外原料供應基地、境外加工生產基地、海外研發基地和維修、服務網點等,力爭工業企業進出口總額達到530億美元。
行動:實施“開放合作拓展”行動,打造跨區域產業合作戰略支點,優化產業對接和招商引資。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進行海外資源開發、國際投資貿易和工程承包,加快建設兩國或多國合作產業園區。以重點共建園區和產城互動園區建設為載體,大力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推廣中馬欽州產業園、馬中關丹產業園、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梧州)、中泰(崇左)產業園、中國東興—越南芒街跨境經濟合作區的經驗模式,切實增強園區發展吸引力和活力。
重點領域——我區優勢資源產業將實施“二次創業”
目標:到2020年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取得積極成效,新興產業實現規模化發展,新興產業總產值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到15%;形成移動互聯網、現代物流、大數據、通用航空、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眾創空間等6種新興業態。
行動:實施“重點領域提升”行動,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在機械制造產業方面以高端化、智能化、鏈式化、服務化為主攻方向,重點發展交通運輸裝備、工程和專用裝備、智能裝備、基礎裝備等產業鏈。有色金屬產業以特色化、綠色化、精深加工化為主攻方向,重點發展鋁、鎳、銅、銦、銻產品等產業鏈等。
在鋁、糖、有色等我區優勢資源產業實施“二次創業”。加強產學研合作以及行業間合作,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加快企業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推動產業生產專業化分工,提升市場調控能力。
加快發展高純鋁、高品質鋁材、高端金屬材料、稀土材料、銦靶材、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精細化工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新材料,建立較完善的產業鏈。高端裝備制造業。
加快發展新業態,加快引進移動互聯網軟硬件研發、系統集成、電子交易、信用服務等龍頭企業落戶,支持發展手機游戲、智能手機、健康云手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