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隨著全球經濟形勢趨向好轉和我國穩增長的“微刺激”政策逐步取得成效,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增速震蕩上揚,主要指標增速呈現小幅回暖。全行業繼續深化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等一系列提質增效舉措,將為產業后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但與此同時,房地產市場分化、財政金融潛在風險、產業投資增速下滑等矛盾和問題繼續積累,經濟運行壓力較大,經濟整體呈現穩中趨緩態勢。據預計,主要終端制造企業和基礎電子企業普遍預期下半年產業形勢好于上半年。預計下半年電子信息制造業產值增速約12%,出口增速將會轉負為正。 A 數 據 觸底反彈 行業經濟出現向好趨勢 制造業主要指標月度增速觸底反彈 上半年,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產值和出口增速降幅超出預期,目前出口市場仍陷低迷。僅有LED行業、平板顯示行業、光伏行業等細分領域表現良好。但6月份數據達到了今年最好水平,觸底反彈之勢較為明朗。 6月份,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銷售產值、出口交貨值、內銷產值同比分別增長23.9%、33.4%和21.8%,均達到自年初以來最好水平,比5月份分別提高7.2個、15.1個和5.5個百分點。 今年前6個月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6%,高出工業平均水平2.8個百分點,二者差距有進一步拉大趨勢;實現銷售產值47583億元,同比增長9.6%,低于上年同期和去年年底2.8個和1.4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23823億元,同比增長3.9%,低于上年同期和去年年底1.9個和1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先升后落 上半年,電子信息產業5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288億元,同比增長11.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但比1~5月和1~4月回落1.7個和2.2個百分點,比同期工業投資低2.4個百分點。電子信息產業新增固定資產2200億元,同比增長3.2%,增速低于上年同期7個百分點。1~6月,電子信息產業新開工項目3959個,同比下降3.1%,降幅比1~5月收窄5個百分點。其中,除集成電路等小部分領域的新開工項目數增長超過20%外,其他領域新開工項目均增長較慢或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進出口降幅均有所收窄 1~6月,我國電子信息產品進出口總額6045億美元,同比下降6.9%,降幅比1~5月收窄2.2個百分點。其中,出口3570億美元,同比下降5.9%,降幅比1~5月收窄1.8個百分點,占全國外貿出口比重為33.6%;進口2475億美元,同比下降8.2%,降幅比1~5月收窄2.9個百分點,占全國外貿進口比重為25.8%。6月當月,電子信息產品進出口均呈增長態勢,出口額609億美元,同比增長4.5%;進口額429億美元,同比增長8.3%,扭轉前期同比下降勢頭。 B 運行特征 利潤率小幅攀升 主要子行業發展快慢不一 主要行業發展快慢不一 今年上半年,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的主要行業發展顯示出快慢不一的特點。 通信設備行業引領行業發展,一枝獨秀。1~6月,通信設備行業實現銷售產值、出口交貨值、內銷產值分別增長16.4%、10.8%和21.7%,高出全行業平均水平10.7個、6.9個和5.7個百分點,但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2.3個、12.8個和12.4個百分點。銷售產值占全行業比重超過18%,僅次于計算機行業,位居各行業第二。其中銷售產值和出口交貨值對拉動行業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9.7%和44.5%,比上年同期下降4.9個和11.9個百分點。1~6月全行業生產手機8.46億臺,增長14.0%;移動通信基站17982.2萬信道,增長146%;程控交換機1481萬線,增長25.5%。 家用視聽行業月度增速快速反彈。受巴西世界杯因素的影響,家用視聽行業國內市場、海外市場紛紛呈現快速反彈跡象。6月份家用視聽行業實現內銷、出口交貨值分別增長12.1%和11.1%,比5月份分別提高18.9個和7.4個百分點。1~6月,全行業生產彩色電視機7064.9萬臺,增長12.6%。其中,液晶電視6549.5萬臺,增長17.8%,占比92.7%;CRT電視下降43.5%;PDP電視下降70.6%。 電子元器件行業發展速度趨緩。1~6月,電子元件行業實現銷售產值和出口交貨值分別為7804億元和3363億元,分別增長7.7%和0.2%,低于行業平均水平1.9個和3.7個百分點。電子器件行業實現銷售產值和出口交貨值分別為7181億元和4461億元,分別增長8.0%和1.9%,低于全行業平均水平1.6個和2.0個百分點。1~6月,生產集成電路471.2億塊,增長9.2%;半導體分立器件2520.1億只,增長6.9%;電子元件18147.2億只,增長7.6%。 1~6月,計算機行業實現銷售產值10961億元,同比增長3.7%,低于行業平均水平5.9個百分點。1~6月,全行業共生產微型計算機16083萬臺,增長7.5%。其中,筆記本電腦增長9.6%,占比77.9%;數碼相機1235萬臺,下降48.9%。 軟件收入增長緩中趨穩。1~6月,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呈緩中趨穩態勢,收入增速比上年同期有明顯回落,但連續多個月穩定在21%左右,產業結構不斷調整,新興領域持續蓬勃發展。1~6月,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軟件業務收入16929億元,同比增長21%,增速與前幾個月基本持平,但比上年同期回落3.5個百分點。 內銷增速回落明顯 1~6月,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內銷產值23759億元,同比增長16.0%,高出全行業平均增速6.4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23823億元,同比增長3.9%。其中,內銷產值增速比去年年底和上年同期分別下降2.4個和4.5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增速比去年年底和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0個和1.9個百分點。從比重看,內外銷比重平分秋色,截至6月底,內銷占比比上年同期提高4個百分點,內銷增速回落明顯快于外銷。 各地表現差異較大 今年上半年電子信息制造業東部及東北部地區比重進一步下滑,中西部地區增速較同期回落。1~6月,東部地區實現銷售產值37658億元,同比增長6.6%,增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占全國比重79.1%,比上年同期下降1.7個百分點。中部和西部地區分別實現銷售產值5178億元和3993億元,增長20.4%和28.3%,分別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0.8個和18.7個百分點,但比上年同期分別回落15.4個和0.3個百分點;東北地區保持平穩增長,實現銷售產值753億元,同比增長9.8%,增速略高出全國平均水平0.2個百分點,占全國比重較同期下降0.1個百分點。 內資企業保持快速發展 外資企業出口連續5個月負增長。1~6月,內資企業實現銷售產值16391億元,同比增長20.3%,出口交貨值3177億元,同比增長22.2%,分別高出全行業平均水平10.7個和18.3個百分點,其中銷售產值占全國比重近35%,比上年同期提高2.9個百分點。其中,私營企業實現銷售產值6918億元,增長24.0%,高于行業平均水平14.4個百分點。港澳臺投資企業實現銷售產值和出口交貨值11408億元和7442億元,分別增長9.0%和5.2%,比同期水平分別下降3.8個和5.0個百分點。外商投資企業實現銷售產值19783億元,同比增長2.4%,低于行業平均水平7.2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13204億元,同比下降0.3%,自今年2月以來,連續5個月為負增長。兩個指標占全國比重分別為41.6%和55.4%,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3.0個和2.3個百分點。 全行業利潤率小幅攀升 1~5月,全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7801億元,同比增長8.7%;利潤1363億元,同比增長26.8%。自今年2~5月以來,全行業實現利潤率分別為2.2%、3.2%、3.4%和3.6%,呈現一路走高態勢,但低于工業平均水平1.87個百分點。其中,通信系統設備、電子元件和集成電路行業實現利潤率分別為6.1%、4.7%和4.5%,明顯好于全行業平均水平。1~5月,主營業務成本增長8.1%,低于收入增速0.6個百分點,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9.6元,與上月持平。1~5月,全行業虧損企業面24.5%,比1~4月和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7個和2.8個百分點。 C 問 題 產業外部環境持續惡化 自主可控產業體系亟待建立 全球電子信息產業增長動力仍顯不足。據咨詢機構Gartner測算,2014年全球IT支出增速為3.1%,預計可能繼續降低。當前,雖然發達經濟體總體趨于好轉,但債務危機、結構性發展失衡等潛在問題仍將拖累全球經濟增長,新興市場經濟體增速明顯放緩,并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跨國資本流出和金融市場的調整。受到我國人民幣貶值的影響,也受到對虛假貿易的打擊等因素影響,今年1~5月,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2961億美元,同比下降7.7%,出口形勢嚴峻。作為出口導向型的產業,電子信息制造業出口增速受國際環境影響,逐漸步入新一輪減速區間。但是,上海自貿區貿易規則的完善,有助于為產業提供更加良好的市場環境。 “棱鏡門”事件之后,各國高度重視信息產業在國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綜合運用經濟、政治、外交等各方面的手段和資源,強化產業自主研發和產業化能力。一方面,美國出于國家安全因素對我國通信設備產業的制裁,在未來一段時間還將成為各國壓制我國電子信息領域發展的主要手段,這意味著我國已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產業將面臨著信息安全因素的壁壘。另一方面,信息安全形勢日益嚴峻也要求我國盡快擺脫長期以來在上游關鍵材料和重要設備領域受制于美日歐的現象,快速提升較為薄弱的電子基礎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建立和完善自主可控的信息產業體系。 D 展 望 國內經濟形勢有望回升 產業整體環境好于上半年 2014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減速幅度加大,產業轉型發展趨勢明顯,我國能否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歷史契機,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擺脫中等收入陷阱,成為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從最新的PMI指標、PPI指標降幅收窄等現象看,我國經濟出現了一些企穩向好的積極跡象。從最新出口情況看,我國外貿形勢回暖趨勢顯現。海關數據顯示,1~5月,我國進出口額達2.2萬億元人民幣,增幅由前4個月的-3.1%轉為1.5%。據行業協會統計,主要終端制造企業和基礎電子企業普遍預期下半年產業形勢好于上半年。預計下半年電子信息制造業產值增速約12%,出口增速將會轉負為正。 光伏、平板顯示面臨出口壓力 光伏領域,美發動對我光伏產品“雙反”調查,意圖同時限制中國及中國臺灣兩個產地的光伏產品,初裁結果不利;與此同時,印度也對我國及臺灣地區做出反傾銷終裁。歐盟這一傳統目標市場出口占比大幅下挫。2012年歐盟占我國光伏產品出口的70%左右,2013年降低至30%左右,而2014年初這一比例繼續減少至22.6%。歐盟已經將為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的第三大市場,次于日本和非洲之后。 平板顯示領域,隨著國產電視面板在全球市場份額的日益增加,競爭對手利用價格、專利、標準、能效、環境評價等多種非關稅壁壘手段打壓國內企業的方式逐漸增多。同時,在ITA擴圍、中韓自貿區建設的影響下,面板發展成為臺灣和韓國談判的砝碼,不利于產業健康發展。 集成電路進出口形勢仍待判斷 1~4月,在國內外集成電路市場和產業均平穩增長的背景下,我國集成電路進、出口額卻分別同比下滑23.1%和58.4%。一方面,國內外集成電路產業呈現淡季不淡的良好發展局面。一季度,全球半導體市場營收增長10%,英特爾、臺積電、高通等企業營收均不同程度增長。我國芯片產量204億顆,同比增長4.2%,產值同比增長約10%。另一方面,我國集成電路進、出口額均大幅下滑,減少金額基本一致。賽迪智庫認為,進出口大幅下滑昭顯出我國集成電路領域套利套匯行為嚴重。由于集成電路進出口狀況對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進出口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下半年進出口形勢仍需繼續關注集成電路起伏。 企業并購愈發活躍 科技與產業的融合生生不息,互聯網以其滲透性,影響著所有關聯性或高或低的行業,促成了IT行業極其活躍的并購活動,推動產業跨界競爭升級。2014年國內外IT并購市場更加活躍,顯現出一系列新特點。一是并購數量巨大。據賽迪智庫統計,已公布的主要并購事件達87起,其中,國際市場50起,國內市場37起;二是巨額交易頻頻發生。10億元級巨額并購達25筆,逾10億元的巨額并購超過并購總數30%,100億元級巨額并購達7筆,并出現了Facebook對WhatsApp的1000億元超額并購。三是跨界并購層出不窮。互聯網企業對移動即時通訊、電子地圖等入口競爭的關注加劇,芯片、電腦、服務器等傳統制造業領域都出現了大型并購活動,網絡安全技術、人工智能、云等新領域也成為并購重要對象,體現了跨界競爭的新方向。 兩化融合步伐加速 有材料指出,“機器人革命”有望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一個切入點和重要增長點,將影響全球制造業格局,而且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中國在2013年的工業機器人購買量是全球銷售量的五分之一,歷史上首次超過了以技術的利用見長的日本。可見,我國機器人制造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市場潛力巨大。 同時互聯網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展現出新形勢。一是物聯網的制造業應用已經出現了智能化產品,在智能家電與智能家居領域智能感知與移動應用的結合,在工業制造領域通過與遠程故障診斷和控制相結合實現對設備的監控、故障診斷與控制,以及設備狀態信息的自動采集和遠程操控等等。二是移動應用對于制造企業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3G/4G時代對移動應用將實現爆發,企業的BYOD(用個人的智能終端使用企業應用系統)趨勢加快。 E 建 議 突破核心關鍵技術 加快戰略性新興領域發展 深入研究產業現狀及進出口情況 分層次、有目的地做好各專項的組織實施工作,重點支持產業核心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推動設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投資基金。繼續推動龍頭企業以并購重組方式進行產業整合,為搶占下一輪產業發展機遇做好準備,同時落實中小企業各項優惠扶持政策,穩定中小企業經營態勢。密切關注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的走勢。分析集成電路、元器件等領域出口波動的原因,特別要關注美、歐、印度、澳大利亞等國對我國無線通信設備和光伏產業領域的貿易摩擦,做到跟蹤研究、提前預判、積極應對。 集中力量突破核心關鍵技術 繼續組織實施好“核高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加大技術改造專項資金投入力度,對高性能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第三代移動通信設備、移動智能終端、高端服務器等關鍵領域重大項目給予重點支持。充分運用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專項,繼續針對高性能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領域推進產業核心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以“強基工程”為核心,落實工業轉型升級專項,促進基礎電子躍升。組織實施信息技術產用合作專項,鼓勵和支持工業企業采用安全可控信息技術、產品和系統。 加快提升整機產品自主創新能力 圍繞移動智能終端、彩電、計算機、路由器、交換機等重點整機產品,全面梳理和分析產業鏈關鍵元器件、材料、設備的國產化水平,并建立國產化水平動態監測體系;科學評價重點整機產品、關鍵元器件的替代目標、時間節點和重點任務;統籌安排“核高基”、電子發展基金、集成電路研發及產業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專項資金,分領域、分步驟地支持重點整機、關鍵器件的進口替代計劃。 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領域 以物聯網、云計算、數字家庭、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等戰略性新興領域為重點,以重大工程應用為帶動,培育一批輻射面廣、帶動力強的新增長點。結合市場需求與技術趨勢,圍繞平板電腦、智能電視、智能手機等新型終端產品,加快推動整機升級換代。加快推進數字家庭應用示范工程,帶動各類家庭智能終端發展。積極培育基于寬帶的信息消費市場。 多途徑開拓內需消費市場 推動更多擴內需政策出臺,在實施平板電視、臺式計算機、LED燈節能補貼政策基礎上擴大補貼產品品種,推進筆記本電腦、服務器等納入補貼范圍。推進實施太陽能光伏產品進入公共設施和家庭政策,支持拓展新疆、西藏、青海、甘肅等市場,研究離網光伏系統的應用方案,不斷擴大內需市場。研究推進家電下鄉延續政策。加快推動4號文細則出臺,落實好集成電路產業政策。充分利用國內信息化、城鎮化建設機遇,大力挖掘電子信息產品的行業應用市場,不斷滿足城鄉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進一步拓展財政資金支持渠道 一是繼續做好國家各財政專項的組織實施工作,如技術改造專項資金、“核高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等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產業核心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推進安全可控產品的示范應用。二是建議推動國家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基金,聯合政策性銀行、大型國有金融企業、大型工業企業共同籌資,用于規劃部署投資一批大項目,集中力量突破制約產業發展的核心關鍵技術,支持以獲取核心技術為目標的跨國并購等。三是推動設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投資基金。采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模式,借鑒國際國內成功經驗,緊密結合國家重大戰略決策,重點布局中前期成長型新一代信息技術相關領域企業,引導社會資金科學、合理、有序地進入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 |
“今年上半年,隨著全球經濟形勢趨向好轉和我國穩增長的“微刺激”政策逐步取得成效,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增速震蕩上揚,主要指標增速呈現小幅回暖......
責任編輯:朱振杰
相關評論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注明"來源:廣西工業創新促進會"的所有作品,版權或其他知識產權屬于廣西工業創新促進會,未經廣西工業創新促進會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進行刊登或使用;獲得授權者轉載必須注明“來源:廣西工業創新促進會”。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站所轉載的新聞、文章、資料等內容的版權歸原文作者和原發表媒體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普及新產品新技術,傳播新思想新知識,推動技術及科技創新,促進廣西企業的發展,并非出于商業目的。本網轉載相關內容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gxgycx@126.com),核實后本網對相關爭議作品刪除處理,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