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近日聯合發布的經濟藍皮書《中國經濟前景分析(2014年春季報告)》指出,中國經濟目前正轉向“結構性減速”時期,預計2014年中國經濟增速比上年穩中略降,在7.4%左右。
《報告》同時指出,保持經濟長期穩定增長需要推進可持續型的基礎設施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發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
挖潛三大領域
《報告》指出,在傳統商業環境下可創造較大利潤的工業投資項目已少之又少。要想啟動投資引擎,必須尋找新的領域,同時,要為這些領域的投資創造必要的商業化環境。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認為,就投資領域而言,有三個領域需要重點關注。一是有利于促進消費增長的社會基礎設施領域,主要包括教育、文化、醫療保健等。應當認識到,進一步加大對教育、醫療衛生等社會性領域的投資力度,對長期拉動消費具有積極的正面效應。
二是有利于技術進步的更新改造投資。從經濟本質看,加速折舊是一種“稅式支出”,較之政府直接支出,它除了對國庫不產生直接壓力之外,更有激勵企業自主投資和自主創新的積極作用。
三是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節能環保產業,能為切實解決高耗能、高排放的問題提供治本路徑。
然而,有專家提出,在現行的商業環境下,更新改造投資得不到足夠的刺激,而對社會基礎設施和節能環保產業的投資,則難有可持續的商業價值。這都會成為制約投資增長的硬約束。
對此,李揚認為,為穩定經濟增長,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推進水、石油、天然氣等領域價格改革,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使企業獲得足夠的收入以彌補成本并得到合理的回報,從而形成穩定的投資行為。
實施兩大對策
《報告》指出,如果僅僅依靠宏觀調控的寬松政策,即使可以實現2014年穩增長的目標,可能也會帶來一些負面作用,杠桿率會抬得更高,累積的產能過剩和債務問題會更趨嚴重。因此,需要權衡利弊,推動更多有利于穩增長的改革措施,尋求發揮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巨大潛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指出,保持經濟長期穩定增長需要實施兩大對策,即推進可持續型的基礎設施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發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
首先,在創新投融資模式上,著力引入長期權益性社會資本,推進可持續型基礎設施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報告》提出,要依法賦予地方政府適度發行市政債券權限,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要放寬市場準入,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資金保障機制;要推進公私合作伙伴模式,提高基礎設施建設質量;要建立服務對象明確的新型政策性金融機構。
第二,打破壟斷,放松準入,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大力發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除此之外,還應加大財政貼息及定向金融支持力度,大力支持引導市場主體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等現代服務業。
《報告》同時指出,保持經濟長期穩定增長需要推進可持續型的基礎設施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發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
挖潛三大領域
《報告》指出,在傳統商業環境下可創造較大利潤的工業投資項目已少之又少。要想啟動投資引擎,必須尋找新的領域,同時,要為這些領域的投資創造必要的商業化環境。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認為,就投資領域而言,有三個領域需要重點關注。一是有利于促進消費增長的社會基礎設施領域,主要包括教育、文化、醫療保健等。應當認識到,進一步加大對教育、醫療衛生等社會性領域的投資力度,對長期拉動消費具有積極的正面效應。
二是有利于技術進步的更新改造投資。從經濟本質看,加速折舊是一種“稅式支出”,較之政府直接支出,它除了對國庫不產生直接壓力之外,更有激勵企業自主投資和自主創新的積極作用。
三是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節能環保產業,能為切實解決高耗能、高排放的問題提供治本路徑。
然而,有專家提出,在現行的商業環境下,更新改造投資得不到足夠的刺激,而對社會基礎設施和節能環保產業的投資,則難有可持續的商業價值。這都會成為制約投資增長的硬約束。
對此,李揚認為,為穩定經濟增長,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推進水、石油、天然氣等領域價格改革,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使企業獲得足夠的收入以彌補成本并得到合理的回報,從而形成穩定的投資行為。
實施兩大對策
《報告》指出,如果僅僅依靠宏觀調控的寬松政策,即使可以實現2014年穩增長的目標,可能也會帶來一些負面作用,杠桿率會抬得更高,累積的產能過剩和債務問題會更趨嚴重。因此,需要權衡利弊,推動更多有利于穩增長的改革措施,尋求發揮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巨大潛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指出,保持經濟長期穩定增長需要實施兩大對策,即推進可持續型的基礎設施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發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
首先,在創新投融資模式上,著力引入長期權益性社會資本,推進可持續型基礎設施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報告》提出,要依法賦予地方政府適度發行市政債券權限,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要放寬市場準入,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資金保障機制;要推進公私合作伙伴模式,提高基礎設施建設質量;要建立服務對象明確的新型政策性金融機構。
第二,打破壟斷,放松準入,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大力發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除此之外,還應加大財政貼息及定向金融支持力度,大力支持引導市場主體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等現代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