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由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主辦的首屆全國綠色冶金裝備科學技術前沿論壇上,重機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李鏡透露,今年,重機行業主營收入預計保持11%~12%的增長速度,而冶金機械行業主營收入增速預計在1%~2%。
李鏡認為,重機企業應該面向高效、耐用、節能環保的重型機械產品,開展科技創新,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開發智能裝備
在我國重工業人力資源日趨緊張、成本上升、人為因素造成產品質量不穩定的情況下,開發智能產品有一定的市場空間。
二、研究開發新的冶金工藝裝備
冶金生產工藝的創新與冶金裝備的進步相互促進和發展。例如,冶金和機械兩大行業共同推進的連鑄工藝在鋼鐵生產的應用,極大地推動了冶金技術的發展。
三、要跟蹤冶金工藝研究和研發新型裝備
冶金科技在不斷進步和發展,例如熔融還原煉鐵工藝技術,短流程軋制工藝技術等。廢棄物的減排、處置、再利用新工藝等正不斷發展,如果工業化成熟,有可能對冶金工業產生顛覆性的變革。裝備制造企業應密切關注冶金科學的發展動態,積極配合工藝技術的研究,參與冶金科研單位中間試驗、半工業試驗設備的研發,為冶金裝備制造業發展聚集力量。
四、要研發節能減排生產單元裝備
除了在主機產品上開展節能減排研究外,重機行業還須要增加廢氣、廢液、廢固的收集和再利用的減排、資源回收單元成套設備研制。比如:煙氣減排,高爐、焦爐余熱發電,鋼渣再利用、廢水循環使用等,這方面設備集成和制造有著廣闊的市場,正在形成不同形式的設備制造及環保、能源回收利用等服務業態。
應該注意到,這些裝備運轉也存在耗能、耗材、耗資金的問題,同樣需要行業下大功夫研究、創新新的工藝和裝備,形成冶金裝備制造業新的增長點。
五、努力提升現有產品,通過不斷完善最終實現產品的升級換代
“我們雖然在整機設計、成套、集成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主機上的減速機、軸承、液壓件、電動機、電器件、自動控制等關鍵部件,仍然配置國外產品。基礎零部件的國產化,需要主機設計、科研單位與使用單位聯合起來,提出技術要求,配合零部件企業對關鍵零部件展開攻關研制。”
建議企業圍繞冶金工業細分市場,擴大產品品種,提高對產品質量的要求,采用機械、液力、電氣及自動控制、信息等先進技術,改造原有設備,實現工業與信息化“兩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