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東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主要包括毗鄰廣東的梧州、貴港、賀州和玉林4市。根據發展規劃,示范區重點打造裝備制造業、原材料產業、輕紡化工、高技術產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等6大產業的承接轉移。據不完全統計,自2010年10月,國家發改委批復廣西桂東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實施方案以來,4市共引進外來項目4000多個,投資額達3500多億元,承接產業轉移項目(企業)工業產值占四市工業總產值近50%。
桂東4市與廣東省地域相鄰,人文相近,文化相通。對桂東四市而言,承接產業轉移更多的是承接廣東“珠三角”的產業。
示范區建設3年來,桂東4市密切關注廣東省產業轉移的動態,突出大項目和產業集群招商,引入廣東企業逐年增多,初步出現了一批規模大、技術水平高的產業集群。
隨著西江黃金水道的建設,梧州市承接東部產業轉移逐漸呈現出產業鏈轉移、集群化的特點。記者在梧州市看到,一批產業正依托西江水運而轉移、發展、集聚和升級。
在250多米長的生產車間,鎳鐵、銅線、不銹鋼廢料等原材料,伴隨著轟隆隆的軋機聲,重熔連鑄后變成一塊塊不銹鋼鋼錠緩緩下線。這是記者在位于梧州市再生不銹鋼制品產業園區的金海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看到的景象。
據梧州金海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工程師王澤洲介紹,金海所需的原材料半數依靠碼頭輸入企業。水路陸路交通便利,這是公司把生產基地設在梧州的重要原因。據了解,金海公司可年產不銹鋼制品100萬噸,主要銷往“珠三角”地區,通過延長產業鏈,產值超200億元,可安排就業2500人。
金海公司是從廣東佛山進駐不銹鋼制品產業園區的第一家企業。梧州市再生不銹鋼制品產業園區始建設于2010年,是梧州市建設國家級“城市礦產”示范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園區管理委員會何振池科長介紹說,產業園的建設實現高速運行,2010當年建設投產。2010年,園區不銹鋼產業的產值為30億元、稅收4000多萬元;2011年,總產值為102億元、稅收1.13億元;2012年產值躍升至300億元。
據了解,“十二五”時期,園區將繼續引進廢不銹鋼鐵再生加工企業4家以上、不銹鋼制品企業40家以上,實現年產再生不銹鋼帶鋼、寬帶鋼300萬噸及制品150萬噸。園區全部建成后產值超1000億元,可創造稅收20多億元,成為廣西乃至長江以南最大的不銹鋼制品產業基地。
桂東4市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和毗鄰“珠三角”的區位優勢,承接轉移產業升級加快,產業結構進一步改善優化
廣西桂東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是我國西部地區第一個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自治區黨委、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出臺強有力措施,全面推進桂東示范區建設。
桂東4市憑借豐富熟練的勞動力資源,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在承接加工制造業、勞動密集型加工業轉移方面勢頭尤為強勁,一大批東部沿海企業和項目落戶,產業結構進一步改善優化。
梧州加快建設“兩城市一基地”即西江上游經濟帶龍頭城市、區域性樞紐城市、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基地,接軌“珠三角”,融入北部灣,確立了以再生資源、不銹鋼、電子信息3個1000億元產業為核心,同時加快發展陶瓷、制藥、食品3個超200億元產業和林產林化、鈦白制品、建材、化工4個超100億元產業。
賀州明確了把賀州建設成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區、廣西新興工業城市、桂粵湘區域性交通樞紐、華南生態旅游名城”的發展定位,并在改造提升食品、制藥、建材和農產品加工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把發展的觸角延伸到高新技術和先進制造業,打造電力、林產、礦業、電子和新材料5大支柱產業集群,努力建設“五大支柱產業、六大產業園區,一條工業走廊”的新型工業格局。
玉林主動出擊,加快重點產業園區、工業集中區的建設步伐,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形成了特色鮮明,產業集中度高,工業化城鎮化聯動發展的10大工業園區(集中區),主要有機械、水泥、陶瓷、服裝、皮革、電子信息、有色金屬、農產品加工等優勢產業,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創造了新的空間。
貴港市確立了兩個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對接點。一是資源對接。依托貴港市豐富的水、電、礦產、農產品資源,吸引東部發達地區的資金、技術、管理經驗;二是勞動力對接。依托貴港市豐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吸引勞動密集型產業落戶貴港,加快推進城鎮化,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與此同時,以工業園區建設為重點,將工業園區建設成為產業集群、土地集約、資金集中、項目集聚的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平臺,著力打造臨港工業帶、臨江產業群,為更好地接受東部產業梯度轉移和輻射做好各項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