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管理系統(BMS)作為新能源汽車中電池系統的關鍵部件,時刻監控調整電池組的使用情況,從而達到保證電池組使用安全、延長電池組使用壽命的目的。可以說,BMS的質量水平和技術水平直接關乎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問題。知名BMS制造商普瑞均勝電動交通執行董事畢紹夫(M. Bischoff)先生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一款好的BMS產品,其性能必須是“汽車級別”的,這一點卻被一些企業所忽視。那么,我國本土BMS生產企業的“汽車級別”之路又該如何走呢?

加強主機廠與生產企業之間的對接
技術參數及標準的缺失,是目前國內BMS市場主要困局之一,而想要打造出“汽車級別”的BMS產品,就需要生產企業加強與主機廠之間的對接工作。這里的主要難點在于,我國的BMS生產企業比較紛雜,主要有專業BMS生產企業、主機廠以及一些電池廠商。專業BMS生產企業與部分主機廠本來就存在競爭關系,加之大部分專業BMS生產企業直接與動力電池廠商進行溝通,并沒有與主機廠接觸,這就造成了專業BMS生產企業缺乏整車企業運營參數,而主機廠想要自己研發BMS系統卻又缺少BMS運行方面的經驗數據。
由此看來,想要提高BMS產品的質量水平、加強主機廠與專業BMS生產企業之間的溝通,就需要主機廠認清企業的優勢與短板。未來國內BMS市場的可預見趨勢是逐漸走向集中化、專業化,主機廠與其在不擅長的汽車電子產品領域里苦苦摸索,不如加強與專業BMS生產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實現雙贏局面。
好產品并非一蹴而就
BMS市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興起變得異常火熱,但BMS生產企業需要認清的事實是,BMS作為汽車的核心部件,無論是在可靠性還是壽命方面,想要達到“汽車級別”的要求,就要在電動車輛應用方面積累大量可靠的實際驗證經驗和數據。一些企業認為,只要短期內掌握了研制BMS的方法,制造出的產品就能夠立即應用于實際。但事實上,一些劣質產品投入使用半年或一年后,就出現了大批量質量事故。
BMS在本質上屬于汽車電子行業,它的研發、品質管控體系都必須遵照汽車行業的標準。研發成功后,需要經過嚴格的環境可靠性測試,如沙塵、鹽霧、潮濕、淋雨、高溫、震動、疲勞、電磁干擾等一系列的功能性檢測,耗時數年。我國BMS相關行業標準即將出臺,這也就意味著國內BMS行業生產會更加嚴格規范。
“量體裁衣”和“可擴展性”
當前的動力電池存在磷酸鐵鋰、鈦酸鋰、三元材料等多種技術路線,不同類型的動力電池對BMS的相應要求有所不同,而BMS的可擴展性決定其是否適用于不同類型的電池。
以電動大巴車和乘用車為例,這兩款車的運營模式決定了BMS在設計、使用中的注重的性能特點。電動大巴車運行時間長,所以更重視電池的續航里程,對于BMS制造商來說,這就需要“控制策略”,即BMS產品需要偏向控制電池充放電方面的性能。乘用車更關注電池充放電的穩定性能,BMS則偏重于實時的電壓控制和在線預警等方面。因此,BMS生產企業想要生產出“汽車級別”的產品,需要在產品性能差異和可擴展性方面有自己的優勢。
小編認為,本土BMS生產企業想要達到“汽車級別”的水平,一方面需要加強與主機廠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另一方面需要投入精力提高產品技術水平。目前本土BMS較之國外優秀產品仍有一定差距,值得慶幸的是,我國BMS相關行業標準即將出臺,這對提高國內BMS整體行業水平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