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世界讀書日,4月15日,工業4.0讀書會聯合江蘇省CIO聯盟、標桿精益、海智在線、首席數據官聯盟、先進制造業等專業媒體和機構進行好書薦評。
現已收到各小伙伴推薦的書目,我們特別選取了與“工業4.0”和“智能制造”相關的讀物,書單從“趨勢類”及“實踐類”2類分別進行整理。因為海選眾籌和時間關系,書單不盡完美,后續會持續完善,也希望能與所有制造業的小伙伴在書香中增長見聞,獲取知識。
2016年20本“工業4.0”好書薦讀
分享知識、互聯思想
趨勢類,人工智能、工業4.0、分享經濟
1.《第二次機器革命》,埃里克,中信出版社
2.《必然》, 凱文.凱利,電子工業出版社
3.《新智元:機器+人類=超智能時代》,楊靜,電子工業出版社
4.《斷點:互聯網進化啟示錄》,杰夫·斯蒂貝爾 ,人民大學出版社
5.《工業4.0:即將襲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烏爾里希,機械工業出版社
6.《中國制造2025解讀:從工業大國到工業強國》,王喜文,機械工業出版社
7.《跨界戰爭:商業重組與社會巨變》,水木然,電子工業出版社
8.《零邊際成本社會》,杰里米·里夫金,中信出版社
9.《共享經濟商業模式:重新定義商業的未來》,亞歷克斯,人民大學出版社
10.《共享經濟,重構未來商業新模式》,羅賓?蔡斯,浙江人民出版社
實踐類,案例
1.《智能制造探索與實踐,46項試點示范項目匯編》,辛國斌,電子工業出版社
2.《工業大數據:工業4.0時代的工業轉型與價值創造》,李杰、機械工業出版社
3.《互聯網+制造:發現工業4.0時代微藍?!?,張得紅,人民郵電出版社
4.《實施工業4.0——智能工廠的生產·自動化·物流及其關鍵技術、應用遷移和實戰案例》,電子工業出版
5.《制造業服務化路線圖:機理、模式與選擇》 安筱鵬,商務印書館
6.《德國制造業創新之謎》,奧利弗·索姆,人民郵電出版
7.《匠人精神》,秋山利輝,中信出版社
8.《大數據管理:企業轉型升級與競爭力重塑之道》,徐斌、 王曉冬,人民郵電出版社
9.《數據之巔:大數據革命,歷史、現實與未來》,涂子沛, 中信出版社
10.《釋放IT的力量:工業4.0時代IT與產業融合之道》,丹·羅伯茨 ,人民郵電出版社
部分好書點評
《零邊際成本》 杰里米·里夫金
開 創性地探討了極致生產力、協同共享、產消者、生物圈生活方式等全新的概念,詳細地描述了數以百萬計的人生產和生活模式的轉變。作者認為,在數字化經濟中, 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同樣重要,使用權勝過了所有權,可持續性取代消費主義,合作壓倒了競爭,“交換價值”被 “共享價值”取代。
《第二次機器革命》 埃里克·布萊恩約弗森
第一次機器革命是機器部分替代了我們的身體,第二次機器革命是機器將部分替代我們的頭腦,在指數級增長、數字化信息和組合式創新下,智能機器這一“新物種”將會顛覆地球生態圈,進化的自然法則也會因之改變。
《必然》 凱文·凱利
KK對人類、對科技的信心,來自于他信任像有機體這樣的系統的力量:混沌、看似低效,但是極有彈性和張力。“必然”,這個強有力的詞,表達的是他對世界的洞見:什么是必然?未來三十年將發生什么?
《新智元:機器+人類=超智能時代》 楊靜
從微信群到專業社群,從奇點的哲學討論到人工智能的專業媒體,從技術極客的隨機碰撞到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智庫和“中場發動機”,這本書見證了兩年來從靜沙龍到新智元的奇跡演進。在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狂飆突進的激奮鼓點后面,一貫而終的主旋律是對智能未來的期許和深思。
《工業大數據》李杰
第一本系統闡述工業大數據和創新的專業書。李杰教授提出的以“價值創造”為目標的煎蛋模型很有開創性,通過“6M+6C”智能體系設計將制造業主要內容都納入到模型當中,在融合大量實證的基礎上,倡導企業為用戶的最終價值去進行主控式創新而不是單純為一個產品或者產業去創新。
《智能制造探索與實踐》 辛國斌
這本書是46項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的實踐集錦,全面展示了試點示范優秀企業先行先試、開展智能制造的探索與實踐中的具體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工業4.0:即將來襲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烏爾里希
最早引入工業4.0概念的一本書,對沒有工業實踐的人這本書顯得不那么好懂,德國2013年提出的工業4.0概念很容易傳播,也是未來工業發展的方向。
《德國制造業創新之謎》 奧利弗·索姆
這本書講述了德國低技術、非研發企業如何借助創新,抵御全球低勞動力成本優勢的壓力;如何借助創新,抵御本國研發密集型企業的壓力;如何保持持續健康發展。工業4.0俱樂部、工控兄弟連聯合推薦。
《互聯網+制造:發現工業4.0時代微藍?!?張得紅
從社會消費升級、科技快速迭代、產業升級換代、高度專業化四個維度重點闡述工業4.0時代下企業的創新轉型方向并輔以國內外案例介紹,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數據之巔》 涂子沛
從美國歷史的角度出發,討論美國是如何在數據的幫助之下走向強大的。涂子沛認為未來的智能世界是由數據驅動、算法定義的,提出中國要在大數據時代的全球競爭中勝出,必須把大數據從科技符號提升成為文化符號,在全社會倡導數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