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或許是世界工廠,但德國是世界工廠的制造者。”德國管理學大師赫爾曼·西蒙曾這樣評價兩國的特點。調研組歷經十多個小時漫長飛行,于德國柏林時間17日上午7時許抵達法蘭克福國際市場,開啟佛山制造對標德國工業4.0之旅。
1、探尋德國企業的轉型秘密
位于歐洲中部的德國,是佛山政府和企業最為熟悉的國度之一。位于佛山新城的中德工業服務區不僅是廣東省六個重大合作平臺,更被納入中國商務部與德國經濟和技術部簽署的《關于進一步促進雙向投資的聯合聲明》當中,成為中德兩國的合作項目。伴隨著轉型升級的持續推進,佛山企業曾多次組團奔赴德國學習與觀摩。
法蘭克福是本次調研的首站。這是德國乃至歐洲重要的工商業、金融服務業和交通中心,也是德國高科技企業的象征。德國最大的100家工業企業中有20家總部就設在城市。隨后,調研組還將前往漢諾威、斯圖加特和慕尼黑等多個重點城市開展調研與走訪。
作為歐洲最重要的國家之一,德國制造在全球范圍內已成為品質的象征。資料顯示,這個僅有8000多萬人口的國度,卻培育了2300多個世界名牌。但回顧德國制造的發展歷史就可發現,德國制造也是從模仿先進國家起步,歷經多年沉淀后才有了今天的“江湖地位”。這種發展路徑與以佛山為代表的中國制造有著極為相似之處,學習德國的轉型經驗,恰恰可以給當下的佛山制造升級帶來諸多啟示。在走訪的過程中,調研組將廣泛對話德國中小企業,探尋他們轉型升級的秘密。
2、深入工廠車間感受工業4.0
作為歐洲經濟的一大“火車頭”,德國尤為重視實體經濟發展。為進一步提升工業的競爭力,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占領先機,德國聯邦教研部與聯邦經濟技術部聯手學術界和產業界推出工業4.0戰略。這一高科技戰略計劃在極短時間內就風靡全球,成為全球工業制造發展的方向標。
在這次調研中,調研組將走訪漢諾威應用技術大學、卡爾斯魯厄研究所、慕尼黑工業大學、弗朗恩霍夫協會、下薩克森州管理學院等多個大學及機構,跟德國工業4.0應用中心的領導者、德國工業4.0的發起者、程序自動化和智能機器人專家等共同探討工業4.0的未來,同時深入慕尼黑寶馬工廠、MAN商用車工廠等企業一線,直擊自動化工廠運作。
在不久前的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這對于以制造業為安身立命之本的佛山而言,工匠精神和工匠群體有著尤為特殊的意義。在德國之行之后,調研組還將奔赴瑞士日內瓦,對話瑞士鐘表聯合會,探尋全球知名鐘表產業背后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