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至13日,杰夫·伊梅爾特訪問中國,13日上午,他在中美企業家“企業創新發展”主題論壇上,就GE轉型發表了精彩演講,揭示了GE保持長壽和年輕的秘密。
杰夫·伊梅爾特 強調中國市場對GE的全球戰略轉型至關重要,GE將在各業務領域與中國合作伙伴全面提升戰略伙伴關系,全面推進在中國的本土化戰略,并與中國企業共拓全球市場。
“變革、多元、簡化、數字化”,四個關鍵詞推動GE轉型
變革:
調整業務組合。在過去10至15年中的大變化,GE買進賣出了上千億的資產,這使得公司能夠更為專注、更加深入,只做那些自己有機會領先的業務。
多元:
通過“GE商店”,把規模變為競爭優勢。GE商店使規模成為公司的競爭利器,而不是競爭的束縛。通過GE商店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提供價值。
簡化:
公司非常強調不斷簡化文化,與投資者和客戶一起贏得市場。
數字化:
成為一家工業互聯網企業。公司必須成為數字化的工業企業,世界上正在發生的變化,每一個工業企業都必須進行變革,成為數字化的企業。
就算已經124歲了,但GE看上去還是很年輕不是嗎?值得一提的是,彭博商業周刊最近也提及了關于124歲的GE,向工業互聯網的轉型。

“工業互聯網”,是重中之重!
技術,推動工業互聯網進程的必需品。
過去20年,互聯網業務有了非常大的發展,是一個方興未艾的產業。消費者已從互聯網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但是工業企業還沒有受益于互聯網,這必須發生變化。
技術革命正在進行,實體的東西,不管是技術、產品,還是物料等,都必須和分析與技術結合起來。比如,一個發動機可能有幾十個感應器,燃氣輪機當中可能有上百個感應器,像CT機產生的這些數據,超過了CT操作人員他能夠掌握的范圍。因此,必須把這些信息進行處理,與分析工具以及數據技術結合起來,這樣就能夠改變工業企業的運營方式。

比如,現在有很多裝在飛機上的航空發動機,如果燃料的經濟性能夠改進1%的話,那么就能夠給客戶帶來每年30億美元的價值。機器和分析學的結合是一個最大的變革,這就是美國所謂的工業互聯網,在歐洲叫工業4.0,中國叫互聯網+。其實叫什么沒有關系,總之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業績。這是一個大機會。
文化,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催化劑
作為一切變革的基礎,杰夫認為公司文化的簡化勢在必行。簡化結構,簡化層級、簡化流程、簡化審批,讓事情做起來更容易。中央集權行不通,要更多的放權,減少審批的層級流程。只有減負的巨人,跑得才能更快!
本土化,是GE在中國的制勝之策
對于本土化,杰夫·伊梅爾特表示,GE在中國是長期的投資者。他希望在中國能夠長期扎根,同時也能從中國人民和政府的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GE在中國投入了大量資源加強本地的開發能力,比如公司有軟件實驗室,多種產品設計,多個合資企業。同時也實現了本土化,制造、設計等等各個方面都極為本地化,這就是GE的全球化的理念,要做到極致的本土化。
在談及關于轉型帶來的陣痛,以及中國的互聯網+戰略給GE帶來了怎樣的機遇等議題時,杰夫·伊梅爾特表示,GE這么一個120年歷史的老店,想在美國賣東西并不是很難,但是想在中國推銷就非常難了。只有全球化之后,公司的文化才能真正的好起來,從而讓公司也好起來。
他表示,中國的五年計劃,他都認真研讀,像中國同行一樣,都是好學生。他會關注政府的各項舉措,也關注“十三五”以及中國制造2025。他制定了一個目標,從現在到2020年,把公司在中國的采購由50億美元提高到1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