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即將到來,“十三五”即將開局。我們在迎接美好可期的“十三五”之前,也不吝嗇于多加筆墨去總結與贊美“十二五”時期那些難得而可貴的成績。
“十二五”時期,我國工業機器人需求呈現井噴態勢。根據國家機器人、國際機器人協會發布的行業調查報告,2014年我們工業機器人銷售量達到5.7萬臺,同比增長55%,約占全球銷量四分之一,連續兩年成為世界第一大機器人市場,年均增長復合量達到了29%。
2015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跨過這一年將迎來“十三五”規劃開啟之年。在這個關鍵節點,需要總結,總結才能為“十三五”的前進量好更精準的步子。俗語稱“百千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十二五”時期,自動化行業五年修得豐收時刻,結下累累碩果。這不僅讓“十二五”完美收官,也為“十三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我國成為全球最大機器人市場
中國機器人行業在2015年的成績同樣優秀。12月10日,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發布了2015年上半年中國機器人數據。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國產工業機器人市場實現了穩定的增長。2015年上半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11275臺,同比增長76.8%,按可比口徑銷量增長27%,是去年全年銷售量的66.5%.預計今年全年國產工業機器人銷售總量將超過22000臺,同比增長30%左右。
中國機器人產業在“十二五”時期獲得迅速發展,為“十三五”時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下一個五年,新一代機器人需要在作業能力、交互能力和決策能力上尋求突破,也就是在傳統計算儲存與數據運算技術的基礎上,發展感知技術,這在短期可以突破并實現產業化,但在智能認知技術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是“十三五”時期中國機器人發展方向。
2、“中國裝備”世界版圖日漸擴大
“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這句2015年熱門網絡用語,卻概括了“中國裝備”在“十二五”時期的整體表現。
“十二五”時期,在擴大對外開放領域、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上,政府始終不遺余力。特別是近年來,中國裝備制造業蓬勃發展,紛紛“出海”闖世界。無論是政府推動,還是輿論支持,甚至是國家領導人也親力親為,給中國裝備“做廣告”。
推動我國具有規模、技術等優勢重大裝備和富余產能走出去實現互利共贏,不僅是深化與擴大國際經貿合作的重要機遇和抓手,還可形成新的外貿增長點,也有利于促進國內產業優化升級。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中國裝備”的世界版圖在日漸擴大。在“十二五”時期,我國打造了許多金燦燦的“國家名片”,核電、電力、特高壓、高鐵、通信、工程機械……成果顯著。
3、穩居制造大國與網絡大國地位鑒定強國基礎
“十二五”期間,我國主要經濟目標基本完成,前四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3%,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11.9%。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超過0.85%,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等十大重點領域發明專利年均增長率超過23%,科技創新步入跟蹤、并跑和領跑并存的新階段。
此外,在這一時期,中國互聯網經濟走在世界前列,電子信息產業創新發展加快,信息消費迅速擴大,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業態新模式成為發展的新引擎。至“十二五”末,56家制造企業進入世界500強,11家工程機械企業進入全球50強,4家互聯網企業和2家集成電路設計企業進入全球10強,通信設備制造商躋身世界第一陣營。
由此,“十二五”時期,中國穩居制造大國與網絡大國地位,這為“十三五”時期我國推進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4、兩化融合順利推進助力智能制造
“十二五”期間,我國信息化取得快速發展,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邁出堅實步伐,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領域信息化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為“十三五”時期信息化發展,實現《中國制造2025》強調的智能制造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軟件信息行業為例,“十二五”時期,軟件信息產業持續高速發展,行業整體收入快速增長。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國內軟件業收入約3.7萬億元,同比增長20%。截止2015年5月底,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運行平穩,軟件收入小幅上升,軟件產品收入回暖,整體收入1.5萬億,已超過去年同期。
當前,全球信息化還在深入發展,信息技術的創新將繼續引領未來經濟社會的發展走向。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的滲透將催生出新的經濟增長點,三網(電信網、互聯網、廣播電視網)融合、3C(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類電子產品)融合將極大地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加快推進經濟社會信息化,提高信息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充分發揮信息化在科技體系中的先導作用,把信息化作為產業優化升級的關鍵環節,已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這是“十二五”時期我國兩化融合的重要方向,也是“十三五”時期的重要任務。
結束語
即將收官的“十二五”,是為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揚帆蓄勢的五年,也是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繼往開來的五年。回顧“十二五”,不僅是自動化行業碩果累累,經濟發展、結構調整、科技教育、資源環境、人民生活、社會建設各個方面皆得到可喜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