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淺時光,歲月靜好。時間的犁鏵,繼續耕耘著歲月。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在2015即將過去,2016的鐘聲即將敲響之際,中國制造又將翻開嶄新的一頁。
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全國兩會上首次提出“中國制造2025”的概念。隨之這個概念就一發不可收拾,在業界炸開了鍋,成為今年兩會業界關注的焦點和工業和信息化系統代表、委員討論的最熱詞。當“中國制造2025”的熱詞還未散去,5月19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中國制造2025》,這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Duang的一下!中國制造業發展的最強音就這樣出現了!“中國制造2025”來了,這是我國制造業發展的重大福音,是接下來我國要做的一篇大文章。
“中國制造”歷經30多年風雨歷程,為中國經濟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在經濟新常態下,“中國制造”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巨大壓力和嚴峻挑戰,技術水平與美、歐、日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建設制造強國,翻開“中國制造2025”新篇章,必須緊緊抓住當前難得的戰略機遇,積極應對挑戰。
實踐證明,技能型勞動者數量和質量是先進制造業競爭的最重要因素,培養高素質勞動力隊伍是建設制造強國的根本。如何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選人、用人、育人機制,加快培養制造業發展急需的“大國工匠”,建設具有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隊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根據人社部的統計,我國技工勞動者1.5億,僅占城鎮就業人員的39%,占就業人員總量不到19%;高級技能人才3762.4萬人,僅占技能勞動者總數的25.2%,占就業人員總量不到5%。我國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面臨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等突出問題。
“從我國技工上說,技能水平不夠,經濟增長方式屬于粗放型,一直處于國際分工的低端,經濟增長快而不強,大而不優,技能水平不夠高,尤其是頂尖技能人才奇缺,總量不足。離技能強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知名業內人士曾表示,我國已經明確提出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工業轉型升級,產業發展一定要有人才支撐,既需要高端人才,更需要高技術技能人才。在這個戰略機遇期,國家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技能人才尤其高技能人才將成為“中國制造2025”一種重要的核心力量。
為培養千千萬萬“大國工匠”,助力“中國制造”升級,根據《中國制造2025》重點任務分工的內容,職業能力建設系統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加強組織領導 實施技能振興行動
緊緊抓住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的契機,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部署,加快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對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視和支持,加強與各有關部門聯系協調,爭取對技能人才工作的支持和配合。選擇一批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集中的城市,探索建設國家技能振興改革試驗區,創建國家技能城市,探索積累改革發展經驗,推動實施技能振興行動。
改革評價制度 暢通技能人才成長通道
當前,學歷文憑仍然處于人才評價主體地位,對技能人才存在不平等待遇問題。因此,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堅決破除不合時宜、束縛人才成長的體制機制障礙。當務之急是健全技能人才評價制度,加快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改革進程,進一步突破年齡、學歷、資歷和身份限制,健全以職業能力為導向、以工作業績為重點、注重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管理科學、運行規范、基礎扎實的評價標準和體系,完善社會化職業技能鑒定、企業技能人才評價和院校職業資格認證相結合的技能人才多元評價機制。總之,就是要給廣大技能人才打開通往成功成才的大門,讓技能成就夢想照進現實,讓“技能中國”響徹中華大地。
以技能競賽為舞臺 促進優秀技能人才脫穎而出
技能競賽是培養和選拔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是促進優秀技能人才脫穎而出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我們要廣泛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推動企業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活動,形成以世界技能大賽為龍頭、以國內技能競賽為主體、以企業崗位練兵為基礎的職業技能競賽體系,激發技能勞動者學習業務、鉆研技術、提高技能、崗位成才,促進提升我國技能人才的水平。要全力備戰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力爭取得更優異成績。要打造“中國技能大賽”品牌,持續擴大技能競賽影響力。
提高待遇水平 加大表彰激勵
進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推動技術、技能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著力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使廣大擁有一技之長的“藍領”工匠成為我國中產階級的主體。加強高技能人才表彰工作,提高獎勵標準,擴大高技能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數。制定高技能人才激勵辦法,使其在聘任、工資、帶薪學習、培訓、出國進修、休假、體檢等方面享受與工程技術人員同等待遇。指導各地區、各行業企業加大對高技能人才獎勵力度,并按照有關政策落實相應待遇。對職業技能競賽中涌現出來的優秀技能人才,特別是對世界技能大賽取得優異成績的選手,要加大精神和物質獎勵力度。總之,要通過改革收入分配、加大表彰激勵力度,讓技能人才享有體面、令人羨慕的待遇,讓全社會的人都認識到:職業有分工,地位無高下,技能人才受尊重。
強化輿論宣傳 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充分利用各類新聞媒體,開展“技能中國”“中國大能手”“走基層、技校行”等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大力宣傳國家關于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方針政策,大力宣傳各地“十三五”期間在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取得的經驗、做法和成效,大力宣傳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全國技術能手等“大國工匠”的事跡,弘揚“工匠精神”,樹立職業英雄,形成廣泛關注和支持技能人才工作的良好局面,將“行行出狀元”的理念播撒到全社會,讓“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成為時代風尚。
制造者的責任,就是帶著善于發現美的眼睛,領著自己的創新潛意識一路同行,不斷地激發內在的動力,發現技術成長路上來自于創新所得的美麗風景。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沒有一流的技工,就沒有一流的產品。過去這些年來,技能人才托起了中國制造。當前,我國正在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奮力向制造強國邁進,需要更多具有世界水平的技能人才,需要技能人才更好地用金牌精神武裝自己。相信“中國制造”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必將彰顯其“制造大國”的重要作用,發揮其“智造強國”的光輝使命,在2016翻開嶄新的一頁,抒寫更多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