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后市場指的是機器人銷售之后的維修保養、二手機器人買賣與再制造、機器人金融與租賃等一系列市場。中國機器人后市場尚在萌芽之中,其中的機會不可限量。本文分析了中國機器人后市場可能的機會,并參照其他行業后市場,推測幾種可能的商業模式。
中國機器人后市場處在萌芽階段
中國機器人產業正處在產能擴張向技術突破轉變的階段,后市場尚未形成
從產業鏈角度看,中國工業機器人正在從下游向中上游轉變。工業機器人產業鏈主要分為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設備制造商和機器人本土、下游系統集成商三個層面。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鏈上游的減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制約了國產機器人的成本,產業鏈中游的本體技術被國外龍頭企業壟斷,國內的機器人企業多為產業鏈下游的系統集成商,95%的企業將利潤聚集在下游環節。目前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關注的重點以及國家的政策扶持方向都是以技術突破為核心,以打破國外壟斷為發展目標,同時為空間依然很大的市場擴充產能。據IFR(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中國工業機器人發展速度史無前例,從2010年-2014年,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40%,預計到2018年,多用途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將達到61萬套。這個保有量將是北美三國之和(32萬套)的兩倍;日本(29萬套)的兩倍;韓國(28萬套)的兩倍;德國(22萬套)的三倍;全歐洲(52萬套)的1.2倍。
龐大的保有量和增量,將催生出一個新的市場——機器人后市場,即圍繞機器人銷售之后的維修保養、二手機器人買賣與再制造、機器人金融與租賃等一系列市場。
從用戶角度考慮,工業4.0讓企業更加關注成套工業裝備的維護與快速修理
工業4.0是以信息物理融合(CPS)系統為基礎,以高度數字化、網絡化、機器化組織為標志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它的目標是通過信息物理系統融合智能機器、存儲系統和生產設施,能夠相互獨立地自動交換信息、觸發動作和控制,從根本上改善包括制造、工程、材料使用、供應鏈和生命周期管理的工業過程。它的兩大主題“智慧工廠”與“智能生產”都離不開工業機器人,而勞動密集型的人工生產將被逐步替代。隨之而來的管控要點就是機器人的可靠性和可快速維修性。可靠性可由機器人研發、生產、安裝和維護中得到保障,而可快速維修性,很可能導致相應的服務機構出現。汽車從廠家直銷并直接維護,轉變成廠家生產、4S店和修理廠維護,其主要原因就是市場規模巨大,生產廠家服務能力有限,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專業的維修服務機構應運而生。機器人的維修服務市場同樣如此,當市場規模增速領先系統集成商的服務能力增速時,專業的服務機構就會誕生。
企業現金流普遍緊張,帶來機器人產業融資租賃與二手交易市場潛在商機
工業4.0時代中,機器人取代人工,除了能夠提高靈活性、提升生產資源使用率,還有一項重要價值是降低生產成本。企業在考慮投資機器人生產線時,必然要考慮與人工的生產成本比較。即使為了只能由機器人生產的產品投入生產線,企業仍然會希望一次性投入不會對現金流造成太大壓力,因此必然會產生新興的與工程裝備類似的融資租賃市場和二手機器人交易市場。融資租賃可以解決購買新機器人企業的資金問題,而二手機器人交易將為中小企業提供廉價實現機器人生產的路徑。
汽車和工程裝備產業,從制造向服務延伸催生后市場產業機會
(1)中國汽車后市場激戰正酣
汽車作為一個產品,經歷了生產、銷售、使用、報廢、拆解回收等過程,從用戶角度而言,主要涉及到的有三個市場,即新車市場(新車銷售)、汽車后市場(維修養護、二手車交易、汽車租賃等)以及貫穿新車市場及汽車后市場的金融服務市場。
過去十幾年,我國汽車行業高速發展,汽車保有量穩步上升,2015年已逾1.5億輛。近年來,多項政策密集出臺,汽車后市場的阻礙因素逐漸被清除,汽車后市場已形成巨大的市場規模。預計到2020年,后市場中汽車金融市場規模將達1.7萬億元左右,復合增速19%;維修養護市場規模也將達1.7萬億元左右,復合增速17%;二手車交易市場規模將達1.2萬億元左右,復合增速22%;汽車租賃市場相對較小為1500億元左右,復合增速26%。
巨大的市場需求吸引各路商家紛紛入局,汽車后市場競爭已趨白熱化。
在汽車金融領域,傳統銀行、整車廠以及大型銷售集團、保險公司紛紛加入競爭。在二手車交易領域,龐大集團、亞夏汽車、大東方等上市公司,當仁不讓地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各區域性二手車交易中心也已具備一定規模。在汽車維修養護方面,金固股份、風神股份、新焦點等上市公司入局。在汽車租賃領域,神州租車、一嗨租車均形成了相當的市場規模,滴滴優步、易道用車等也正在展開激烈競爭。
另外,攜帶大量資金的互聯網公司對汽車后市場也帶來猛烈的沖擊。這種沖擊不僅在資金上,更多地體現在商業模式上。僅以汽車養護行業為例,自2015年1-5月,就有十筆過千萬美元的融資。途虎養車C輪融資將近一億美元。互聯網公司入局使得汽車后市場之爭更加地硝煙四起。
汽車金融市場參與者,既有傳統的銀行(招商銀行、建設銀行),又有車企旗下金融服務機構(大眾汽車金融、通用汽車金融),保險公司(人保財險,平安財險)更是借車險之勢滲透。二手車交易市場參與者既有傳統二手車交易商(龐大集團、亞夏汽車、大東方),又有新興的互聯網平臺(人人車、優信拍、車王二手車)。汽車租賃市場隨著滴滴優步、易道用車等互聯網平臺的加入更是競爭激烈。
(2)工程裝備后市場正在起步
縱觀國內外成熟市場,除產品銷售利潤外,后市場服務業已成為企業重要的收入來源。汽車如此,工程裝備亦然。近年來,隨著工程裝備整機銷售利潤的降低,在行業的低迷之中,制造商、代理商都開始把戰略眼光瞄向后市場,并紛紛試水。圍繞服務(維修及保養)、配件、租賃、二手機和再制造這五大部分的工程裝備后市場正蓄力待發。
今年1月份工程機械二手設備產業聯盟在長沙經開區正式運營,CTEC國際零部件交易中心宣布開工,二手設備產業聯盟取得了初步發展;徐工集團、浙江鼎力展開了工程裝備維修再制造業務;中聯重科與珠海華發集團有限公司在珠海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中聯重科的高端產品與華發集團的金融租賃服務、商貿服務、工程機械設備終端用戶緊密聯系在一起,全面發揮產業間的相互促進作用,從而打造具備上市潛質的新型產融結合平臺。
正在起步的工程裝備后市場,依然面臨著不少問題。
1、現行的中小企業售后服務體系不完善,使企業用戶和售后服務存在一定的脫節,市場發展不充分。
2、缺少規模優勢:裝備制造業從業企業眾多,發展往往各自為政,規模采購的優勢、服務中心的覆蓋率等都很難發揮,整體成本偏高。
3、 服務水平有限:用戶對產品的個性化需求越來越強烈,現有服務過多局限于為用戶提供方便,更專業、精細化服務需求強烈。
(3)中國裝備制造產業面臨從制造向服務延伸的轉變
裝備制造產業同我國的固定資產投資高度相關,近年,在大量投資的影響下,我國工程裝備制造業產能大量過剩,收入增長率已接近0,裝備制造企業營業收入連續下滑,雖然今年裝備制造業營收下滑停止,但行業整體過剩局面依未得到改善。
與傳統行業相比,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表現較好,行業領先企業在“中國制造2025”十年行動綱領的引導下,正在逐漸擺脫對國外先進工程裝備的模仿和依賴,加快了本體及零部件研發水平的提升,以及高端裝備的制造。我國工程制造行業正在實現,由產能到技術,再到服務的轉變 。
未來中國機器人后市場商業模式
區域連鎖化的機器人及成套裝備維修保養機構
從產業集群視角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區的工業企業具備產業聚集特點,同類企業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近似。對機器人及成套裝備的維修保養機構來說,可以形成區域連鎖,專職為某類機器人裝備提供服務,也可以為某類企業的多種機器人服務,形成規模化和專業化優勢。這一類機器人的4S店,未來將面對千億元的國內市場需求。
O2O模式下的二手機器人及相關裝備交易平臺和金融服務機構
隨著二手機器人市場的興起,O2O模式下的二手機器人及相關裝備的交易平臺將會出現,二手機器人的賣家、買家、再制造的集成商、零部件廠商、維修服務機構將可通過線上平臺,實現信息發布、商務溝通、直接交易等行為。同時,類似于支付寶之類的金融服務平臺也會出現,為二手機器人交易提供支付、擔保、融資等服務。
專業品牌化的機器人操作培訓和優化方案設計咨詢機構
除了針對機器人本體的維修服務外,為機器人的使用與優化提供培訓與優化方案的設計咨詢機構也會產生。同樣一臺設備,使用與操作的人是否得到相應的培訓,將會帶來不同的產出。專業的操作員培訓機構將針對企業的機器人推出定制化培訓,為企業盡早發揮機器人效能提供支持。而優化方案設計咨詢機構將根據企業生產線更合理的程序設計和機器排布。企業在轉產不同產品時,可能需要重新調整生產線和程序設計,原生產商或集成商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或較高的成本才能實現,而企業卻需要迅速、低成本地解決這一問題,專業咨詢機構的市場空間就來自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