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往記者要盯著多個屏幕搜集數據。

電腦能在瞬間搜集大量數據并組成文章。

李彥宏在演示自己的“度秘”。資料圖片

體檢者在聽機器人講健康知識。 侯雨萌 攝

生產能力極強的智能菜園。 資料圖片

機器人能在第一時間自動生成稿件,瞬時輸出分析和研判。

張葉 制圖
看過電影《終結者》嗎?被地球被電腦“天網”統治的情節震驚了嗎?你有沒有想過,未來某一天,人類會被親手制造出的人工智能取代?
相信大多數人,都這么幻想或擔心過。否則,昨天“騰訊用機器人寫新聞稿”的消息不會引發這么大的反響。
好吧,有事說事。昨天,騰訊用自動化新聞寫作機器人Dreamwriter(夢幻寫手),在國家統計局公布8月份CPI數據的第一時間,就炮制出了新聞稿。得到消息后,一些記者感嘆“已哭暈在廁所”。那么,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簡簡單單幾個數據,機器人一分鐘寫成新聞,人類需要數小時,可內容卻完全不同
記者要下崗?
比比才知道
A
先看騰訊機器人的1分鐘“急就章”
8月全國CPI漲2%
國家統計局周四公布數據顯示,8月CPI同比上漲2.0%,漲幅比7月的1.6%略有擴大,但高于預期值1.9%,并創12個月新高。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認為,從環比看,8月份豬肉、鮮菜和蛋等食品價格大幅上漲,是CPI環比漲幅較高的主要原因。8月份豬肉價格連續第四個月恢復性上漲,環比漲幅為7.7%,影響CPI上漲0.25個百分點。部分地區高溫、暴雨天氣交替,影響了鮮菜的生產和運輸,鮮菜價格環比上漲6.8%,影響CPI上漲0.21個百分點。蛋價環比上漲10.2%,影響CPI上漲0.08個百分點,但8月價格仍低于去年同期。豬肉、鮮菜和蛋三項合計影響CPI環比上漲0.54個百分點,超過8月CPI環比總漲幅。
他表示,從同比看,8月份CPI同比上漲2.0%,漲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食品價格同比漲幅有所擴大。8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3.7%,漲幅比上月擴大1.0個百分點,其中豬肉、鮮菜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9.6%和15.9%,合計影響CPI上漲1.05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1%,漲幅與上月相同,但家庭服務、煙草、學前教育、公共汽車票和理發等價格漲幅仍然較高,漲幅分別為7.4%、6.8%、5.6%、5.3%和5.2%。
8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上漲0.5%。 銀河證券的分析報告認為,預計到年末生豬價格將超過上一輪“豬周期”價格高點,如果豬肉價格集中在四季度上漲,并且重合蔬菜上漲周期,那么四季度單月,尤其是12月份CPI同比漲幅超過2%的可能性較大。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預計,未來CPI仍有緩慢上行的可能,部分月份同比漲幅可能高于2%,但全年CPI漲幅將低于3%的政策目標值。
民族證券宏觀分析師朱啟兵表示,“預計8月新增信貸再度擴張至11000億元,貨幣政策繼續維持寬松。”
騰訊自動化新聞寫作機器人
Dreamwriter
■點評
機器人搞不清性別
騰訊開發的自動化新聞寫作機器人,根據算法在第一時間自動生成稿件,瞬時輸出分析和研判,一分鐘內將重要資訊和解讀送達用戶。
有業界認為,機器人寫稿子,眼下只能寫消息類稿件,諸如深度、人物之類的題材,無法與記者相比較。這不,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明明是個女性,文中卻用“他”而不是“她”。
B
再看本報記者的江蘇8月CPI稿件
番茄炒蛋要多花1塊錢
昨天,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公布8月居民消費價格運行情況。由于“伏漲”發威,8月份食品價格成為拉動CPI上漲的主動力,與1年前相比,全省CPI同比上漲1.8%,其中食品漲3.9%。
與7月比:雞蛋成漲價王
今年8月與1年前相比,哪些商品貴了哪些便宜了?
統計顯示,除了交通和通信價格,煙酒、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價格無一不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8月份吃菜、吃肉都比去年貴了一成左右,其中豬肉價格同比漲幅高達16.6%。水果和雞蛋,則同比分別下降4.8%和13.9%。
再來和7月份的物價比較,短短1個月期間,雞蛋漲了10.5%,豬肉漲了7.2%,蝦蟹漲4.7%。難怪許多市民近來去趟菜場總要感慨,“進菜場不花個一百塊出不來,連在家吃飯都不省錢了。”
就拿最家常的番茄炒蛋來說吧,南京市物價局公布的8月底全市平均價格為每斤番茄2.9元,每斤雞蛋5.5元。而7月底,這兩樣必買品每斤分別才只有2.6元和4.5元。晚上下班回家炒一盤番茄炒蛋,買1斤番茄4只洋雞蛋,比一個月前貴了1元錢。
蛋肉菜還會再漲嗎?
好消息是,這一輪的雞蛋價格就快漲到頭了。據眾彩物流市場公布的價格顯示,近期雞蛋批發價格已經從上周的4.8元/斤降到了4.6元/斤左右。
壞消息是,貴豬肉可能就要一直吃到春節。目前收購市場上,生豬價格同比漲了30%,零售市場上豬肉價格同比才漲了16.6%,還有一定的漲價空間。(記者 石小磊)
南京韭菜黃瓜都漲價
過去的這個8月,去過菜場的南京人不少都感嘆“貴”。
豬肉漲價,那我吃素行不行?呵呵,現實是殘酷的,31個鮮菜品種有25個在漲價!豇豆漲幅超20%,韭菜、黃瓜、西紅柿、豆角、毛豆漲幅也超10%。據說魚漲價幅度只有1.9%,要不就多吃點吧……(記者 柳揚)
■點評
愛看接地氣的文章嗎
機器人的優勢在于超快的計算和搜集能力,因此才有分分鐘完成1000多字文章的本事。在這方面,記者顯然沒有優勢,畢竟雙手敲字的速度比不上電腦,還得算上探訪菜市場的時間。
不過,記者碼字的優勢在于接地氣。8月CPI同比上漲2.0%,對于老百姓來說概念很模糊,直接說“番茄炒蛋貴了1塊錢”,就通俗易懂許多。
解密機器人
機器人每天生產上百篇稿件
很多人都想問,騰訊開發的這個機器人,到底有什么秘密?
騰訊財經副主編劉康表示,機器人只是探索自動化寫作的第一步,騰訊希望Dreamwriter能夠探索大數據服務新聞生成,以及機器人智能算法寫作。
不談深度和調查類稿件,僅就那些短平快的時事新聞而言,Dreamwriter是否會取代記者,成為新聞輸出的主力?對此,騰訊方面表示,未來將會有大量的短消息需要機器人協助完成,因為財經新聞每天都有大量的經濟數據要公布,比如公司財報、信貸等,機器人可以快速收集分析數據。
據了解,騰訊的機器人屬于批量生產類型,每天大約要寫成百篇稿件。這種工作量,對于單兵作戰的記者來說,是個極其艱巨的任務。不過,騰訊方面一再強調,Dreamwriter絕不會會搶走記者的飯碗,“我們更希望Dreamwriter能夠解放記者,讓記者從事更具挑戰和智慧的工作。”
對于機器人會不會搶走記者的飯碗,騰訊還在微信公眾號中做了個小調查,結果認為會搶的和不會搶的基本各占一半。上海一位資深記者表示,“老記者行文的妙處和感覺,以及綜合分析的能力,是機器人腦瓜子里聯想不到的。”
■延伸閱讀
美聯社用機器解放人力
昨天,揚子晚報記者了解到,美聯社從去年起就開始使用機器人記者撰寫公司季度收益報告,每個季度撰寫3000篇新聞報道,而且這個數字有望增加。
一開始的時候,每篇機器自動生成的文章,要經過人工檢查和加工,但現在機器人文章的錯誤率,甚至比記者撰寫的更低。如今一年過去,機器人并沒有搶走記者的飯碗,而是解放了記者,使他們能夠集中精力撰寫更具有深度的、更有趣的新聞報道,而不是將精力放在最初的數字上。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徐曉風
你不知道的人工智能
機器人寫新聞稿雖然在國內很新鮮,可事實上,人工智能已經悄悄滲入互聯網時代的360行。下面,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這些神奇的“新物種”,它們就是現實中的“機器貓”和“大白”。這不,連百度的掌門人李彥宏都用上了。
1 百度李彥宏的秘書,竟是手機軟件
本周二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掌門人李彥宏就“自曝”了機器人私人生活秘書“度秘”。
這個隱藏在手機APP中的“度秘”被李彥宏的聲音激活后,立即化身萬能私人小助理。在“找個鼓樓附近的餐廳”“要能帶寵物”“找個飯后能帶著娃娃看的電影,順便在附近找個寵物美容院”等一系列問題的刁難下,“度秘”不慌不忙地挑選了最合適的餐廳訂位,并在網上直接買好電影票,還為寵物狗安排了美容醫生,最后更是給李彥宏安排了接送專車。
據李彥宏介紹,以前請個生活秘書是企業高管等高薪族或者老板才能做到的,但未來即使是普通老百姓,都有可能擁有自己的私人機器人秘書。
此外,機器人還能搶金融客服的飯碗。這不,支付寶就研發了會自我學習的機器人。這個智能機器人客服已悄悄上崗,它們不僅能理解客戶說話的上下文,還具備自我學習能力,變得越來越聰明。
據螞蟻金服的專家介紹,下一步投入使用的智能機器還能成為金融顧問,機器人目前的專業能力相當于一個普通大學生接受了數個小時專業培訓。機器人可以24小時在線,主要應用在花唄、余額寶、招財寶、密碼等幾項業務上。(記者 徐曉風)
2“大白”陪你體檢,還能跳騎馬舞
昨天上午,江蘇省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干部診療體檢中心門口熱鬧非凡,一位萌萌的健康管理機器人正在手舞足蹈地致歡迎詞。據了解,這也是省人醫首次使用智能機器人“陪同”體檢。
這位智能健康管理機器人像“大白”一樣能干,可以協助工作人員進行體檢引導、體檢流程介紹,甚至還能跳《江南Style》緩解患者情緒。“我們做完一項檢查,它會告訴我們下一項該去做什么,在幾號房間做。在等候的時候,它給我們講了為什么在家自測血壓與醫生測的有偏差以及怎么樣自測血壓,很有用。”一位體檢者笑呵呵地說。
據醫院干部保健辦公室段宇主任介紹,這位機器人能進行人臉識別,通過雙眼掃描就可以將體檢者的面部特征儲存,下次再“見面”時,就可以將電腦內儲存的體檢者既往體檢情況進行語音講解,方便醫生及體檢者本人對其健康狀況有更加系統、全面的認識。
“其實機器人并非省人醫信息化醫療的首次嘗試,早在2012年,干部診療中心就已開始研發可穿戴的血壓、心電監測設備,并于2014年投入使用。”
段主任表示,今后只要是前來體檢的人,都能享受到智能機器人服務。未來,隨著數據庫不斷完善,患者有問題,詢問機器人就能得到答案。(通訊員 何雨田 記者 胡林)
3 智能“菜園子”,年產量1000萬棵
據外媒近日報道,日本“傳播”蔬菜公司計劃2016年在京都開設一家生菜工廠。工廠將采用幾乎全自動的生產模式,生菜日產量將達到3萬棵,年產量將達到1000萬棵。
近年來,一批日本電子巨頭把閑置的工廠改造成“菜園子”。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稱,截至去年,全世界占地面積最大的蔬菜工廠也在日本,由索尼公司在宮城縣的廢舊廠房改造而成。該工廠日產量約為未來機器人工廠的1/3,且大多數工作仍由人力完成。
“傳播”蔬菜公司表示,公司計劃除了播種和萌芽這兩個階段,其余階段全部實現自動化。生菜生長共有這幾個階段——播種、萌芽、將幼苗轉移到更大的苗圃中、蔬菜生長成熟以及最終的收獲。機器人將把生菜種子從堆垛起重機上轉移到苗圃中,讓它們能夠自由生長至完全成熟,隨后將它們收獲并輸送到流水線上打包。該公司同時表示,生菜生長收獲過程中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以及水和光照也將是自動化控制。本報綜合
你所擔心的“末日審判”
霍金發公開信
人類可能會被取代
據多家美國媒體報道,今年2月份,比爾·蓋茨被提問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潛在危害時,他回答說,“如果我們能夠很好地駕馭,機器能夠為人類造福,但如果若干年后機器發展得足夠智能,就將成為人類的心頭大患。”
此前,數十位科學家、企業家及與人工智能領域有關的投資者曾聯名發出一封公開信,警告人們必須更多地注意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及其社會效益。
據了解,參加聯署的人中包括英國科學家霍金和美國“科技狂人”馬斯克等。
霍金認為,一旦誕生了真正的人工智能——即人類思想的全數字化版本,“它將開始自主迅速發展,并以越來越快的速度重新設計自己……受限于緩慢生物進化的人類無法與之競爭,將被取代”。
也有科學家反對
機器人會做夢嗎?
人工智能的發展,不僅僅是搶飯碗的問題,會不會最后像大片《終結者》里說的織成“天網”,控制乃至毀滅人類世界?昨天,揚子晚報記者采訪了多位專家,專家們一致認為,這些人工智能只是解放人力的手段,不會對人本身造成威脅,所謂機器控制人類只是大片故事。
不過,有美國學者明確提出了人工智能超過人類的時間點,美國著名專家庫茲韋爾在他的《奇點臨近》一書中預測,這個時間點將是2045年。
對此,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中國計算機學會副秘書長陳熙霖表示,從人類的智力活動來看,我們包括了記憶、聯想、歸納、演繹、判斷、思考、頓悟、甚至做夢等諸多智力活動,我們的智力還與情感有關,從這個意義上看機器智慧很難超越人類。
現在的“機器貓”
還在學習人類階段
據江蘇一位計算機專家介紹,其實不管是寫稿機器人還是其他機器人,無非是具備了大數據歸納和人工智能模仿能力。大數據歸納使得機器人能夠學習服務對象的海量數據,得出最快最全的結論。人工智能可以模仿服務對象的語氣和思維,做出與人類相似的東西。
據專家介紹,跟人腦相比,計算機擅長歸納、綜合,但不擅長演繹,這需要學習。比如網絡客服每天會有數以萬計的對話,“這些對話記錄告訴我們什么樣的回答讓用戶滿意,這些數據成了機器人的最佳學習素材。”技術人員還為機器人設計了一個公式,通過這個公式,機器人會結合上下文自動去判斷補充哪個詞讓句子更好理解,能暢快地與人聊天。(記者 徐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