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無人駕駛汽車前所未有的占據了各大頭條。在很短時間內,他們從科幻片變為現實。2015年年中,谷歌,特斯拉,美國航空航天局,尼桑日產,福特等多家汽車制造商都在籌劃相關項目,同時關于蘋果將躋身于該競爭中的傳言也流傳已久。那么,這一技術究竟進展如何?

優勢和劣勢
無人駕駛汽車有很多潛在優勢,如他們不會疲勞駕駛,不會被后座的小孩分散注意力。他們不容易走神,同時多虧了車載傳感器及設備,他們比人類更擅長于發現各個方向的障礙--很遠就知道危險并且更加快速的做出反應。
接下來就是實際駕駛:電腦軟件能夠精確的計算出停車距離,剎車速度及緩沖空間。一旦機器人司機接管,將會一勞永逸。車流將會更加的暢通,交通堵塞將會減少,燃料使用率將會提高,車輛間也能夠彼此交流,提前警告交通堵塞和事故。
盡管這樣,汽車傳感器和探測系統仍有待改進。谷歌表示,公司旗下的無人駕駛汽車能夠同時感應數百個不同的物體,包括行人、公交車、交通協管員手舉的“停車”的牌子,或者騎自行車的人做的可能轉彎的手勢”,但是要他們能識別出人類能夠識別的所有事物,并且做出適當的反應,還需一段時日。
和人類一樣,他們不擅長解讀行人和騎自行車者的肢體語言,預測這些善變的人接下來將會做什么。他們也很容易受到黑客的攻擊,如七月份曝光的吉普·切諾基的故障。不管人類是多么不擅長觀察停車標志,但他們不會被世界另一端的電腦遠程控制,這是我們仍有的優勢。

未來的科技
無人駕駛車已經能夠很熟練在天氣好時高速路上行駛。最近,一輛改良后,裝有汽車系統專家公司Delphi 的設備的奧迪汽車,已經在美國完成了穿越海岸的架車路線——人類司機一直坐在駕駛位上,但是Delphi表示,99%的駕駛由汽車自身完成。該車安裝了六個長程雷達、四個短距離雷達、三個可視相機、六個雷達傳感器、一個定位系統、智能軟件算法及全套先進的駕駛輔助系統。
尼森日產和NASA也已共同合作研究自動駕駛技術。尼森的總經理&CEO,卡洛斯·戈恩表示,明年其車將會開始帶有自駕功能,從簡單(如停車輔助系統)開始逐漸實現更多復雜功能。當然,NASA也想用同樣的技術來實現無人深空探測。
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減少這些汽車對先已存在的地圖信息的依賴。如《亞特蘭大》報道,谷歌汽車之所以能夠在加州山景城行駛的表現如此好,是因為他們提前配備了此區域非常詳細的地圖。那不僅僅是一張有路有建筑物的地圖,而是一張含有限制高和路標位置的圖——這對暢通無阻的自動駕駛非常重要。在那些還沒有此類地圖的區域,汽車的自駕能力將會大范圍降低。
當我們開車時,我們不僅僅依賴我們眼睛看到的和耳朵聽到的信息,我們也依賴之前的駕駛經驗及其他司機可能如何反應的知識。這是自動駕駛車一直努力要縮小的差距,對于那些即使每年駕駛數十萬英里的車輛來說也是一樣的。
一步一個腳印
正如我們在無數次機器人競賽中看到的,讓一個東西完全自動化仍然是一個困難重重的挑戰。要想復制人腦的經驗、知識和直覺需要非常復雜的代碼以及龐大的參考數據庫。由于這個原因,我們的汽車可能會慢慢地變得更加復雜和半自動化,而不是一蹴而就。要知道,巡航控制、泊車輔助和衛星導航技術已非常普及了。
在特拉斯發布會上,伊隆·馬斯克認為汽車從半無人駕駛到全無人駕駛仍需幾十年的時間。那時,人類駕駛甚至可能是違法的(因為讓一個男人或者女人坐在駕駛位上可能會有相關的安全問題)。特拉斯在今年下半年將推出一款新軟件,它將使特定型號的特拉斯車擁有一定的自動駕駛能力。
他們中的一些會慢慢在停車場轉悠著來接你,另外會在高速路上自動做出線路改變(像一個高級的巡航控制系統)。馬斯克指出,低速和高速是無人駕駛軟件最易操作的。中速運行的環境下,路況可預測性小,所以仍有一些待改進的地方。例如,奔馳F 015,在雨天和炎熱天氣里不能夠自如駕駛,同時目前需要外部的信標來正確的引導它。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需要考慮,比如政府部門需要出臺的相關法律。但是這項技術的到來將比你想象中更快——即使仍需10-20年,我們生活中才能夠隨處可見無人駕駛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