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媒體報道稱,智能機器人時代已經到來。其實早在25年前,中國科學家、未來學家周海中教授在《論機器人》一文中就預言: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尤其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智能機器人時代即將來臨;這將為制造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將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新的機會。如今智能機器人頻頻出現并助力經濟增長,應驗了周教授的預言。

服務人類的智能機器人
近年來,智能機器人風潮席卷全球;各種類型的智能機器人(包括智能機械臂、智能無人機等)進入人們的視野,已引起社會的關注。由于智能機器人在制造業、建筑業、服務業、娛樂業以及醫療、軍事、太空、教育等領域中都有重要用途,專家們認為其擁有量和研發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標準之一。不少發達國家,如日本、德國、美國等都將智能機器人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有力推手。
不過,目前人們對智能機器人的到來喜憂參半。許多人認為智能機器人的出現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例如工業智能機器人可行動靈活自如,提高生產效率,改進產品質量,并從多方面降低生產成本;還可使人從單調繁雜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從事更加富有創造性的工作;另外,由于工業智能機器人可承擔很多危險的工作,許多職業病、工傷及因此需要付出的高昂代價都可避免。又如特種智能機器人中的服務機器人能幫助人們打理生活,做簡單的家務活;救災機器人能在各種危險場合大顯身手,完成搜救使命。甚至還有人認為人類與智能機器人將攜手共進,共創美好未來。

智能機器人與人類攜手共進
但也有一些人擔心未來某一天,過度聰明的智能機器人可能在智商上超越人類,以至對就業造成影響,甚或威脅人類的生命財產;就像一些科幻電影中所描繪的:智能機器人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取代了人類,最終站到了人類的對立面,由幫手變成了仇敵。順帶一提,美國發明家、未來學家雷·庫茲韋爾博士曾預言:2045年機器人將比人類更聰明。
其實,這方面的擔心完全沒有必要。智能機器人并非無所不能,就智商而言,目前智能機器人的“智商”相當于4歲兒童的智商,而它的“常識”比起正常成年人就差得更遠了。由此可見,由于庫茲韋爾博士對智能機器人的“智商”評價過高,其預言恐怕難以應驗。日本機器人專家廣瀨茂男教授曾表示:即使智能機器人將來具有“常識”,并能進行自我復制,也不可能帶來大范圍的失業,更不可能對人類造成威脅。周海中教授曾指出:機器人在工作強度、運算速度和記憶功能方面可以超越人類,但在意識、推理、判斷等方面不可能超越人類;另外,機器人會越來越“聰明”,但只能按照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服務人類、造福人類。
不管是喜還是憂,智能機器人的到來是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也是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標志。面對智能機器人要就事論事,只要它對社會有好處,我們就應該表示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