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國外起步較早,但中國無人駕駛技術與其相比差距并不算大 。”國防科技大學教授賀漢根目前表示,早在1987年,國防科技大學就制造出了無人駕駛小車 。
隨后與中國一汽合作,紅旗CA7460、紅旗HQ3等型號的無人駕駛汽車先后研制成功。在2011年,由國防科技大學自主研發的紅旗HQ3無人車還完成了從長沙到武漢的高速公路全程無人駕駛實驗 (原文報道)。
“實驗車實現了67次自主超車 ,在霧、雨的復雜天氣表現良好。”賀漢根說,利用環境傳感器識別道路標線,激光傳感器可隨時監測前方的交通狀況。
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的交通系統將是基于車車、車路信息交互的智能系統,具備自主規劃控制、人機協同操作的無人駕駛汽車是關鍵。賀漢根說,“如今我們研制的無人車輛能夠從深圳行駛到北京,研發重點集中在城市密集交通情況下復雜路況的處理。”
不同于國外車企以自主研發為主,中國車企大都選擇與國內科研院所、高校以及海外車企合作,共同研發無人駕駛技術。長安汽車工程研究總院總工程師黎予生表示,“車企基于產品,研發機構著重于技術,相互補充驗證。”
在無人駕駛以及智能汽車領域,中國車企的研發顯著提速,他們希望在新一輪的技術革命中取得主導地位。賀漢根認為,“至少不再落后,能夠并行前進。”
中國車企也在不斷發力:吉利汽車與沃爾沃在技術領域實現共享,未來將推出無人駕駛汽車;上汽集團與中航科工在無人駕駛等領域展開合作;廣汽集團與中國科學院共同研發無人駕駛技術;長安汽車將加大投入,計劃到2025年建立起1500人的研發隊伍,累計投入130億元人民幣,提升無人駕駛等智能汽車技術水平……
一系列合作,顯示出中國車企“彎道超車”的雄心 。然而擺在他們面前的,還有許多困難,技術水平不足、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政策法規不完善等問題較為突出。
“因為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無人駕駛汽車上路試驗困難重重,常常不被交管部門批準。”黎予生說,“道路驗證非常復雜,建議未來在政策法規上予以支持。”
核心零部件、核心技術的差距讓中國無人駕駛汽車發展的自主性受到制約 ,業內人士指出,上述制約推高了研發成本,對無人駕駛車型量產形成挑戰。但賀漢根說,“即便困難重重,中國無人駕駛的未來發展依舊前景廣闊。 ”
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2015年上半年中國車市產銷量有所放緩,但仍然是全球汽車市場的重要增長點,改善性需求、結構性調整給中國智能汽車發展提供了更多機會。黎予生認為,“無人駕駛技術大有可為。”


2011年7月14日,行駛在京珠高速公路上的紅旗HQ3無人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