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技術融合的日益盛行,產業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企業跨產業的合作屢見不鮮,如今又有一個新詞出現叫數字融合(Digital Convergence),其實這是技術融合的一個延伸,它是指云技術、智能手機、大數據、人工智能、納米技術和機器人技術的有機結合。
對于包含這些概念的IT產業,有人說其市場價值存在高估,這也許沒錯,但是我相信最佳的長期投資應該體現在機器人技術領域。如果沒有眾多機器人應用來執行并滿足我們無止境的需求,大部分的數字化商業模式其實是難以實現的。無論是納米風扇空調為我們的高樓大廈提供制冷作用,還是巨型海洋機器人清掃海洋上由塑料堆積的廢料浮島,如果機器人的任務不是建立在為人服務的基礎上,那整個大數據的概念將無法體現任何意義。所以機器人技術的投資機會又在哪里呢?
最近Uber公司(Uber Technologies,Inc.)挖走了卡耐基梅隆大學的國家機器人工程中心(NREC)的40位頂尖科學家和工程師,導致美國頂尖的機器人研究中心進入了一場人才危機。今年2月,Uber啟動了一項關于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究項目。Uber認為自動駕駛汽車總有一天會取代人工司機,可見,Uber積極挖掘此類人才也就是想在該領域技術方面占得先機。但是Uber目前還未上市,所以還無法購買其股票進行投資,但值得關注。

谷歌公司(NASDAQ:GOOG)在這兩年內就已經開始了機器人研究,并收購了多個人工智能及機器人公司,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日本公司SCHAFT和美國軍方機器人研究公司先驅Boston Dynamics。知名的谷歌眼鏡發明人Sebastian Thrun正在設立Google X,這是一項高度機密、先進技術實驗室,同時,谷歌還在美國一些區域測試其無人駕駛汽車。無人駕駛汽車是個長期研究項目,它其實就是個懂得形式規則的、四輪驅動的機器人。法律問題是無人駕駛汽車最大障礙之一,不過Google在不少地區取得了成功:內華達州、佛羅里達州、加利福尼亞州和密歇根州的無人駕駛汽車合法化。但是谷歌主要收入還是來源于其廣告業務,其目前交易價格為每股561美元,市盈率為27倍。蘋果及亞馬遜公司也正在相同領域進行開發研究。有意思的是,在機器人技術領域還沒有純粹的投資。
根據相關分析師的觀點,與大型IT公司相比,機器人技術領域從長期來看,其估值是非常合理的。瑞士的ABB集團(NYSE:ABB)就是一個經營良好的自動化技術公司的典范。ABB的技術可以幫助電力、公共事業和工業客戶提高業績,同時降低對環境的不良影響。比如,ABB公司研發的機器人YuMi,它可以真正實現人機協作,其具有協同式雙臂,配有突破性功能,YuMi將小件裝配等自動化帶入一個全新時代,其靈活的雙臂,以軟性材料包裹,并配備創新的力傳感技術及最先進的軟件控制系統。從機械手表的精密部件到手機、平板電腦以及臺式電腦零件的處理,YuMi都能以其精確性輕松應對,甚至連穿針引線都不在話下。該公司的交易價格為每股20美元,其市盈率為18倍,總市值為497.2億美元。

無人機當然也是機器人的一種,Northrop Grumman公司(NYSE:NOC)作為軍用無人機技術的全球領先者值得關注。Northrop指的是無人操作系統,其中包括有源電子掃描陣列(AESA)雷達、AN/AQS-24A機載獵雷系統、蝙蝠無人機系統和BQM-34“火蜂”高性能無人機系統(USA)。該公司總市值達到326.5億美元,市盈率為18倍左右,其168美元的股價在市場上表現強勢。
機器人技術行業內做得出色的廠商還有iRobot公司(NASDAQ:IRBT),其主要業務為制作軍用機器人和民用掃地機器人。根據iRobot創始人的話,該公司最重要的核心宗旨就是:如何將人們最切身的需求由一個概念轉換成實質的產品,貼近人們的生活并加以改善。iRobot目前的總收入達到了5.6億美元,其總企業價值/總收入的倍數為合理的1.23倍。其目前的每股價格為32.41美元。該公司最知名且暢銷全球的產品包括Roomba系列產品、Braava擦地機器人、家庭吸塵器等。iRobot公司還為全球國防安全、遠程醫療、移動視頻協作市場設計和開發機器人。在機器人投資方面,這是一家值得關注的二級市場公司。

在醫療器械領域,以色列企業Re Walk Robotics公司(NASDAQ:RWLK)值得關注,其主要業務包括為坐輪椅的人群設計、開發和推銷的外置機械骨骼。這是一家在醫療器械方面擁有前沿技術的新概念公司。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的外骨骼產品,通過可穿戴馬達驅動的支架工作,并由電腦和動作感應器通過腦電波來操控,可使截癱患者站立、轉身并使用拐杖行走等。業內人士指出,2012年至今,外骨骼技術已先后獲得歐盟和美國醫療監管部門的審批準許并于今年6月正式應用于臨床修復環節。一旦應用該技術的產品啟動銷售工作,外骨骼技術的快速發展期便指日可待。據美國脊柱病協會統計,美國每年新增1.2萬人存在脊柱損傷問題。ReWalkRobotics公司預計美國有20萬人是其產品潛在用戶。但是ReWalk目前的總收入僅有410萬美元,市值為1.2億美元,所以在機器人投資領域,投資具有一定風險。
另外,Ekso Bionics Holdings公司(OTCQB:EKSO)是一家具有投機性且是純機器人概念的公司,其主要業務為設計、開發和銷售可穿戴式機械裝,以及用于醫療、軍事、工業和消費市場的機械化服裝,英文稱為Exoskeleton。該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EksoGT,一種帶有交替步態能夠站立和步行仿生套裝。另外一款產品為Ekso Bionics,這是一款可穿戴的、通過電池供電的仿生機械腿,將之穿在身上后,它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撐力,在雙手手杖的輔助下,讓人重新站立。而且,更棒的是,整套系統還采用了仿生設計,以內置電動馬達為動力,這套機械腿能像人一樣邁步——體現出來的效果就是,當人們把它穿在身上,就能重新獲得行走的能力。Ekso目前與UCBerkeley公司、美國國防部以及Lockheed Martin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致力于開發一種軍事應用產品。該公司近期的市值大約為1.31億美元,總收入為600萬美元。
二級市場內醫療機器人公司的代表是Accuray Incorporated(NASDAQ:ARAY),其主要從事設計、開發和銷售放射性手術和放射治療系統,用于治療體內腫瘤,它是全球放射外科的領軍企業。Accuray最著名的產品為它的Cyber Knife機器人放射外科系統,Cyber Knife系統目前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投入商業應用的智能機器人放射外科手術系統,它可以以次毫米精度治療機體各個部位的腫瘤。目前已治療2000多例肺癌患者。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巴羅神經學研究所和圣約瑟夫醫院哲學與醫學博士John Kresl說,“Cyber Knife系統給那些不想做手術的患者一個最好的、非侵入性的、無痛的治療選擇,副作用及肺功能降低的危險性都極小。”這說明在衛生保健方面機器人自動化趨勢將越來越明顯。

在機器人應用領域,如果你更傾向大市值公司,可以關注Caterpillar公司(NYSE:CAT),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機械和礦山設備生產廠家。Caterpillar可以說是最早涉及無人駕駛領域的企業。在提高生產率和改善性能的自動化采礦解決方案上,Caterpillar已經開始運行十幾輛無人駕駛全自動礦用卡車,24小時無間斷工作-每輛車的功率達到2650馬力,以及超過2500萬行軟件代碼。這些礦車擁有自己的GPS定位系統,并通過遠程操控室來進行監控。在其擁有的Solomon鐵礦,Caterpillar將在該廣場運行45輛此類礦車,這相當于減少了180位司機-其需要的只是幾位技術人員。Caterpillar在市場上的交易至超過了每股84美元,總市值達到了520億美元,市盈率為13.5倍。
另外,Tesla公司(NASDAQ:TALA)是一家具有高度投機性的汽車和電池科技公司,并且該公司持有日本機器人公司Fanuc的股份。日本FANUC公司是處于全球領先地位的專業生產數控裝置和機器人、智能化設備的著名廠商。FANUC的業務包括機器人、智能機器以及包含機器人的自動化成套生產系統的銷售、安裝和保養,為客戶提供各種以日本FANUC先進技術為基礎的生產自動化系統的設計、生產、銷售、技術培訓及高品質的應用和維修等全方位一條龍服務。在Fanuc公司內,有幾十只黃色的機器人在22多家自動化工廠里24小時不間歇運作。Fanuc的機器人可以打造更多的Fanuc機器人及其他數控機械。Fanuc每月可以生產2.2到2.3萬件數控機械,產生60億美元的收入,其總市值將達到600億美元。因此投資Tesla可以讓你在幾塊領先的技術領域上沾沾邊,其中當然還包括了機器人技術。

在機器人技術領域當然還有諸多其他應用,但是我認為工業和醫療設備將是體現最大價值的板塊,其次便是軍事應用。機遇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