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成為十大重點推動領域。
中國醫藥工程設備協會常務副會長顧維軍表示,《中國制造2025》劍指工業4.0,是未來10年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綱領性文件。對于醫藥行業來說,信息化、智能化嫁接到藥品、醫療器械等醫藥產品生產,將全面提升醫藥生產質量。
擁抱“互聯網+”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當前,全球制造業發展格局和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發生重大變化, 必須緊緊抓住這一難得的戰略機遇,突出創新驅動,優化政策環境,發揮制度優勢,才能實現中國制造新一輪騰飛。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質檢總局、中國工程院等部門和單位聯合編制的《中國制造2025》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指明了未來10年中國制造的發展方向。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十大重點領域成為中國制造的領頭羊。
中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高玉偉認為,《中國制造2025》重點發展的新興技術,與此前確定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度較高。以“互聯網+”為核心,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是推進“中國制造2025”的主線。未來10年,預計僅工業互聯網就將帶來6萬多億元的GDP增量。
事實上,醫藥企業在“互聯網+”的浪潮里表現活躍,互聯網嫁接藥品制造已經成為產業升級的推動力。
近日,上海醫藥宣布與京東達成戰略合作,未來將在處方藥、非處方藥、醫療服務等領域建立合作關系,并共同增資。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楊揚認為,與京東合作有利于上海醫藥在流量導入、IT系統、物流體系方面快速建立市場競爭優勢,全面落地公司在醫藥電商領域的戰略布局與業務發展。
同樣布局“互聯網+”的白云山近期也展開了進一步的攻勢。公司與九州通集團、賽柏藍達成戰略合作,擬成立合資公司聯合布局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醫藥云商戰略。三方以白云山最近熱銷產品“白云山鐵瑪”為首個合作項目,進行云渠道、云終端、O2O、微創業等一系列互聯網營銷。而早在今年1月份,該公司與阿里健康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電子商務、醫院處方流轉等多個層面展開合作……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藥品流通長期掣肘于供應鏈冗長、終端難以落地、供需信息不暢等,互聯網的進入能夠打破這一僵局,實現工業生產與需求的快速對接,從而大大提高藥品流通效率,降低成本。
4.0聚焦“智造”
《中國制造2025》從發布之日起,就使得中國工業4.0充滿想象。根據工信部、發改委的工作安排,中國制造2025“1+X”方案,以及重點技術創新“綠皮書”有望年內相繼推出;工業強基等專項工程,則將在年內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
“工業4.0”戰略由德國政府在2013年4月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提出。德國學術界和產業界認為,德國工業4.0是德國政府推行的新一代智能工廠計劃,以網宇實體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又譯“物聯網”,以下稱“物聯網”)為基礎。這意味著網絡進入工廠大生產,是一個嶄新的工業制造邏輯和方式。過去是以中心控制指揮系統,每一分鐘對機器發出指令。現在則是按照商品所附帶的信息,由這些信息告訴機器需要什么樣的生產過程,以制造出符合客戶要求的產品,工業4.0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據悉,德國工業4.0項目主要分為兩大主題,一是“智能工廠”,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二是“智能生產”,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
生產設備是工業制造基礎,也是工業4.0的核心。在去年的全國制藥機械裝備展覽會上,多款智能化醫藥設備引人注目,也被看作醫藥行業開啟4.0時代的端倪。
東方證券分析師佘煒超指出,與前3次工業革命相比,工業4.0較大的進步在于,利用互聯網和新技術激活了傳統工業過程,使工廠設備“能說話、能思考”,同時實現三大功能:較大程度地降低制造業對勞動力的依賴,較大程度地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將流通成本降到較低。
據悉,目前我國醫藥裝備缺乏完整和系統性智能化,只能實現部分和局部的自動化和機械化,還有部分和局部存在手動和半機械化,遠遠不能滿足產業升級的需要。
楚天科技董事長唐岳表示,當前,我國醫藥裝備亟待向智能化發展,參照德國工業4.0的精髓,在藥用機器人、智能配液、智能凍干技術等方面實現突破,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制造升級。
目前,以楚天科技、東富龍、千山藥機為代表的醫藥設備龍頭企業在西林瓶聯動線、智能燈檢機、凍干粉針生產線、輸液生產線等智能化技術上均取得重大突破。生產企業可以對自動化生產線遠程監測,對其生產過程參數實施自動采集、存儲和處理,對生產過程及設備狀態進行實時監控,而且設置了遠程訪問功能,可幫助客戶做好設備的維護及保養。在設備出現故障前,即可提供強力的保障服務,實現風險可控……近期,楚天科技還聯手國防科技大學布局醫療機器人,提前搶占醫療服務機器人的市場。
“兩化融合”打基礎
中國醫藥集團信息化專家雷萬云博士曾表示,工業4.0時代就是利用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機遇,將傳統企業資源升級改造。這其中的重要一步,就是通過企業IT建設向“云”演進,重塑企業IT能力。借助“云”來聚集行業力量,突破傳統的一畝三分地的狹隘思路,打造智慧醫藥健康產業鏈,實現醫藥行業上下游企業的協作共享、互利共贏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數字化工廠、物流云平臺、藥品信息平臺和移動醫療是著力推動的4項措施。
據悉,國藥集團正在跟西門子公司進行合作,引進工業設計軟件,向數字化工廠設計邁進。其中,一體化工程管理平臺的建立將為制藥企業帶來新的價值:集成信息管理系統和工廠自控系統,實現工廠運營和維護自動化、最大化運營時間,實現科學管理和安全生產,應用平臺進行工程設計、項目驗證及項目文檔管理……
2012年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受工信部指導委托開展“兩化融合”工作,對醫藥行業信息化建設進行全面摸底和推進。“兩化融合”摸底顯示:化學制藥企業的計算機硬件、網絡環境、自動化生產設備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計算機生產管理、生產制造、采購管理、銷售管理、財務管理、質量與計量、安全管理等應用已經普及,但能夠實現在管理與控制集成、產供銷集成、財務與業務集成和決策支持等跨部門、跨業務環節集成的企業不多,說明我國醫藥工業盡管已初步形成了比較完備的醫藥產業供應鏈,基本覆蓋研發、生產、流通和使用全過程的安全監管體系,但是由于技術手段和理念落后,醫藥企業誠信體系不健全、監管力量和技術支撐體系薄弱等問題還比較突出,藥品安全仍處于風險高發期。
2014年,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根據醫藥行業信息化現狀提交了3個標準制定申請:一是基于藥品GMP的制藥過程物聯網應用系統標準;二是基于藥品GMP管理要求的智能環境預警系統物聯網應用技術標準;三是基于藥品GMP管理要求的智能安防物聯網系統應用標準。
顧維軍認為,目前,醫藥行業正在面臨著一場巨大變革,“工業4.0”構建的兼具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生產模式,將突破傳統的行業界限,催生出多種新興活動領域和合作形式,進而創造新的價值網絡或鏈條。同時,還將提升制造業水平,重構誠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