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方向盤、不使用汽油、不安裝剎車踏板……這些出現在好萊塢大片中的科幻汽車正快速駛向現實。
5月15日,美國谷歌公司表示,從今年夏季開始,該公司生產的自動無人駕駛汽車開始接受道路測試,同時車上將安排駕駛員“坐鎮”。據悉,這樣的 無人駕駛汽車安裝了可拆卸的方向盤、油門踏板和剎車踏板,方便駕駛員在必要時操控汽車。早在一年前,谷歌就推出了沒有方向盤、油門、剎車踏板和換擋裝置, 完全通過軟件和傳感器控制的無人駕駛汽車。
我們看到,自動駕駛、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浪潮已經顛覆了傳統的汽車零部件設計。“自動、無人駕駛技術的成熟會讓部分傳統零部件消失,從此汽車設計師的想象力不再受傳統汽車構造的束縛。”近日,中國一汽技術中心設計師常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越來越多的內飾件將會變形
汽車將成為你的第四塊屏幕。這句話在汽車智能駕駛階段將得到最好印證。
業內人士紛紛表示,自動、無人駕駛汽車內將會出現很多的觸摸屏,而這將顛覆汽車的內飾設計。
針對自動、無人駕駛的車內環境,很多零部件制造商正在圍繞乘客休息、娛樂、交流、工作等方面進行內飾設計革新。那么,革新體現在哪?深圳市航盛 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常務副主任喻杰表示,內飾革新將通過高度集成的控制技術,將內飾與控制鍵融為一體,用戶通過觸摸屏幕即可進行功能操作。這種設計 不僅提高了汽車的動力性、經濟性、安全和環保性,還改善了行駛的穩定性和舒適性。
這就意味著傳統汽車內飾系統的機械按鈕都可能會消失,如儀表板系統、座椅控制系統、空調系統、車內照明系統、娛樂影音系統等。“觸摸屏將集成所 有的機械按鈕,不過,與行車相關的按鈕要確保高度可靠性與便利性,要設置在駕駛員可視范圍內并能夠觸手可及,以確保行車安全。”常冰表示。
伴隨自動駕駛技術發展,電子控制系統將會應用得越來越多,這也體現在內飾設計上。德賽西威技術中心先期研發經理黃力告訴記者,隨著電子控制系統 的增多,未來最有可能消失的內飾有手動升降車窗、儀表盤、CD播放機、導航系統、點火開關鑰匙等。 此外,為最大化降低風阻,有效降低油耗,門把手、雨刮 器、后備廂把手等外飾部件也會被智能電子系統代替。
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到無人駕駛階段,汽車內也許只會保留座椅與部分被動安全裝置。但也不盡然,常冰表示,考慮到駕駛環境與人位置的改變,未來座椅將通過電控方式實現全方位的旋轉,旋轉的座椅可以幫助乘客實現面對面交流。
此外,專家認為,雖然越來越多的內飾會消失,但與汽車安全相關的安全帶、安全氣囊不會完全消失。“足夠成熟的無人駕駛技術雖能把事故發生率降到 最低,但行車風險仍是無法預測的。”寧波均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公關傳播部總監陳陽表示,安全帶與安全氣囊是保證駕駛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雖然不會消失,但 常冰認為基于乘客在汽車內位置的改變,被動安全裝置的安裝位置、種類、個數將會發生變化。
■與行駛有關的零部件也會消失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除汽車內飾部件外,與行駛有關的零部件也可能會消失,如方向盤、油門、剎車踏板、換擋裝置,甚至是動力總成。這一趨勢可從各大車展展出的無人駕駛概念車上窺見,不過從自動駕駛到實現真正無人駕駛還有很長一段路,因此這一趨勢也是循序漸進的。
自動駕駛階段,特殊路況是不可抗拒的因素,因此必要時車輛仍需人來接管。在此階段,這些行駛零部件依然要“堅守”崗位。德爾福CTO杰弗里·歐 文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99%的情況下,自動駕駛可徹底解放駕駛員雙手,但考慮到特殊路況,仍有1%的情況需要切換到人為駕駛。因此,自動駕駛汽車需 要具備自動駕駛與人為駕駛兩套系統,這也就意味著傳統的方向盤、剎車、油門踏板等仍有存在的必要。不過,隨著車聯網技術的成熟,“發展到無人駕駛階段,上 述與行駛有關的零部件都可以取消,完全通過車聯網系統,實現車輛自動到達目的地。”黃力說。“無人駕駛汽車是通過傳感器感知路況與周邊情況,然后傳輸到 CPU,CPU 做出判斷后,處理信息傳到電傳系統,電傳系統根據信號操控機械裝置做出反饋。”陳陽表示,未來剎車、油門、換擋、方向控制、動力都會變成一組電子信號,由 電腦直接控制。而且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未來無人駕駛汽車的動力總成將越來越多的采用電力,一旦動力由電動機來提供,汽車變速可由調節電機電流大小實 現,那么傳統變速器與發動機也將不復存在。
想象是無限的,技術具有實現無限可能的力量。未來的汽車可以不用傳統內燃機、方向盤、油門踏板等來控制,而采用GPS、傳感器、電信號及攝像頭圖像處理裝置等控制,正是車聯網、自動駕駛、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才讓無限想象變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