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一輪半導體發展熱潮下,集成電路產業迎風起航。自從“大基金”落地后,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就開始“多點開花”,全面布局,為中國發展成全球半導體強國打下堅實基礎。
2014年,集成電路“大基金”落地,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開始加足馬力向前奔跑,2015年的運行態勢表現非常強勁,尤其是中國制造2025戰略發布后。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685.5億元,同比增長16.7%。其中,設計業銷售額為225.1億元,同比增長25.6%;制造業銷售額184.9億元,同比增長20.3%,增幅較快;封裝測試業銷售額275.5億元,同比增長8.2%。
1、多種手段深度結合形成推動合力
集成電路制造業是整個集成電路產業鏈的核心,而裝備則是集成電路制造業的基礎,裝備的投資占集成電路生產線總投資的70%。
今年5月,科技部重大專項辦公室及電子與信息板塊重大專項監督評估組有關專家,加快我國集成電路裝備及零部件發展進行了專題交流。
專家認為,“十三五”期間要以科技、產業、金融等多種手段深度結合的方式,形成推動集成電路裝備發展的合力,進一步推動技術成果的產業化,幫助重點企業做大做強。后續雙方將密切互動,共同推動“十三五”我國集成電路裝備的快速健康發展。
2、城市布局加快
4月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稅務總局印發《關于印發2015年享受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名單的通知》。
全國共有45家集成電路生產企業享受所得稅優惠政策,值得一提的是,江蘇省有12家企業列入其中,占總數的27.6%,居全國第一。江蘇省12家企業主要分布在蘇州、無錫兩市。其中,投資超過80億元、線寬小于0.25微米的芯片制造企業7家,投資超過80億元、線寬小于0.8微米的芯片制造企業4家,投資超過80億元的封裝測試企業1家。這也表明,蘇州、無錫等地的蘇南企業在全國集成電路產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國家政策以及半導體產業基金的雙重支持下,企業并購頻頻出現,各地也加速布局半導體產業鏈。合肥先后出臺了《合肥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和《合肥市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政策》,從企業初創、研發、配套、資金、市場、環境等方面對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進行全方位支持。合肥計劃用5到10年時間,打造國內最大的面板驅動、汽車電子、功率集成電路、特色存儲器等特定芯片的生產基地。除此之外,天津、廈門、成都、西安、杭州等地也都在大力發展集成電路產業。
3、并購正當時
細心的人可以發現,集成電路產業在2015年掀起了并購潮,通過并購可以讓企業更加強大。
2015年開年的第一天,中國便放出了“中國乃至全球封測業第一大并購案”。長電科技以7.8億美元收購在新加坡上市的全球第四大封測企業星科金朋。接著,中芯國際在2月份傳出正與韓國最大的半導體代工企業—東部高科商談并購。3月12日,武岳峰資本與芯成半導體達成了收購協議,以約6.395億美元總價并購芯成半導體……
越來越頻繁的集成電路產業整合表明了目前全球半導體產業馬太效應凸顯,正在走向寡頭壟斷的局面。大者恒大、強者愈強,中國如想在半導體行業中真正分得一杯羹,確實需要做大做強,而并購就是最快、最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