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GE的《工業互聯網白皮書》、德國的《工業4.0實施建議書》還是中國的制造業2025規劃,都規劃了一幅非常激動人心的遠景。工業互聯網將成為新的生產力革命,所有的制造業以及圍繞原有生產模式所建立的服務業都將受益于此,且幅度巨大。
規模大、行業集中度高的企業將優先布局
在初步梳理企業對工業互聯網的需求后,我們認為,規模大、行業集中度高的企業將優先布局工業互聯網方面的投資。重點包括能源業(電力、石油石化等)、制造業(軍工、精密制造、汽車等)、交運(鐵路、航空、港口)、公用事業(環保、安防)等行業的需求。需求端的企業規模較大,公司業績彈性一般,供給端相對更具備先導性和瓶頸性。

1.大規模企業及大中國企、軍工企業對工業互聯網需求較強
企業需要具有相當規模才能在初期即發揮工業互聯網的價值,大規模企業及大中型國企、軍工企業對布局工業互聯網有較強需求。
第一,從收益角度看:工業互聯網具有明顯的規模效應,企業規模越大,受益程度越高。智能設備、智能網絡和智能決策是工業互聯網的要素。將這三大要素所串接在一起的,就是信息(或大數據)。數據越完備、能從中獲取到的分析信息也就越有價值,對企業的幫助越大。
第二,從投資角度看:規模較大、盈利能力較強的企業更有動力投資工業互聯網。根據技術發展及普及的規律,工業互聯網布局的初期,基礎網絡設施投入、傳感器及智能設備等的價格相對仍會較高(和未來工業互聯網布局擴大后相比)。規模較大、有一定盈利能力的企業更有動力和意愿在現階段投資工業互聯網/工業4.0的技術升級,取得先機。
此外,我國大中型國有企業及軍工企業可能率先對工業互聯網提出需求。我國工業企業的規模結構具有明顯的趨向大中型企業的特征,在很多領域,國有企業占據絕大部分份額。這部分國有企業可能既受益于工業互聯網本身的商業模式和技術驅動,亦受益于國家政策的驅動,快速開始布局工業互聯網。
2.行業集中度高的行業更有需求及能力帶動產業鏈轉型
工業互聯網的普及需要經歷從企業內部的垂直集成、企業之間的橫向集成到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端到端集成的過程。集中度高的行業中領先企業更有需求與能力帶動這一轉型。
德國的工業4.0實施建議書中,明確了為了實現工業4.0的戰略目標,應重點強調的“三個集成”:即縱向集成、橫向集成、端到端集成。縱向集成和橫向集成的目標都是為了最終實現從消費者到生產廠商的端到端集成。“端到端的數據系統工程和價值鏈優化將意味著,顧客不用再從供應商預先制作的產品系列中挑選產品;取而代之的是通過個性化功能和組件的混合或重置,來滿足自己的特殊需求”。
工業層面的應用不同于消費層面。消費領域的互聯網應用很多出身草根,依靠自發/非自發的用戶積累獲得巨大成功。但受限于技術門檻、行業標準等,工業互聯網領域或許很難遵循這樣的路徑。在工業互聯網向全價值鏈滲透的過程中,如果行業集中度太低、缺乏足夠強大的推手,這個過程很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