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一時間,互聯網+零售、互聯網+交通、互聯網+醫療、互聯網+農業……各行業皆“沉浸”在這道算法中。“互聯網+制造”是工業領域的算法,其重要參與者工程機械該如何做這道加法?
大家都在談“互聯網+”,“互聯網+”究竟是什么呢?工控中國小編認為,“互聯網+”就是以互聯網平臺為基礎,利用信息技術與各行業跨界融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互聯網+”是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背景下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實質上就是中國版的工業4.0,而“工業4.0”的制高點在于工業聯網,這也是“互聯網+”戰略的重要發展方向。
當下,“互聯網+制造”的發展趨勢非常明顯,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都將推動中國制造進入中高端領域。在3月23日召開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上,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表示,全球產業發展進入深度調整深刻變革的新時期,對我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出了緊迫要求,從產業形態看,互聯網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互聯網+”將成為產業發展新常態。
工程機械行業如何做加法
上文我們提到,“互聯網+”是以互聯網平臺為基礎,推動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如何應用好互聯網將成為工程機械企業未來商戰的一個主要武器,那么,工程機械該如何與互聯網相融合?
首先,工程機械電商化是最明顯的趨勢。在互聯網影響不斷深入的今天,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電子商務線上市場的拓展。對于工程機械行業而言,隨著機械門戶網站的逐漸上線,工程機械制造和生產企業可以通過該平臺發布供求信息,實現與線上市場的對接,在大大減少了企業運作成本的同時,更有效截獲了更多商機,成功實現了“跨地域”市場的發展,因而極大的推動了我國起重機械行業的發展。
目前,市場上既有整機廠商搭建的電子商務網站,也有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而工程機械的整機和零部件企業,也紛紛“擁抱”電子商務,將自己的產品在這些平臺上進行銷售。“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建立基于企業信息化和電子商務技術的全新管理模式和營銷體系,或將成為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抵御進口工程機械產品強力沖擊的有力手段。”某業內人士稱。
另一方面,工程機械的“互聯網+”還體現在產品的智能化,如識別、定位、跟蹤、監控等功能,以及大數據分析。這是互聯網應用的更深層次,即產品技術手段的發展。
工程機械發展到今天,最大的特征就是創新、信息化、智能化和全球化,信息技術在工程機械領域的快速應用,引發工程機械向智能、融合、節能方向發展,即從互聯網到物聯網的階段。
物聯網應用到工程機械可以實現兩大功能,其一就是實現工程機械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等功能,使廠家、代理商、客戶、操作手、服務人員可對設備進行全天候的遠程、動態管理。其次更重要的是大數據分析,工程廠家可以通過設備的開工率判斷市場行情走勢,對自身的商務采購、生產制造提前規劃。當國家的有關部門在匯總行業各個廠家的相關用戶信息后,可以根據大數據分析的情況,有效地進行決策,匹配整條產業鏈的資源,規范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