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來的城市發展將面臨搶人大戰。雖然在短期內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勞動力短缺,但如果考慮到區域、行業因素,結構性的勞動力短缺逐漸嚴重。隨著老齡化加劇,中國的勞動力供應將會由結構性的相對短缺走向絕對短缺。在這種趨勢下,中國的城市發展將面臨愈演愈烈的人口資源競爭。要指出的是,人口競爭不只是爭奪勞動力,還包括有技術和知識的技能人才,也包括有支付能力的消費人群。
實際上,中國的人口資源競爭已經出現,在一些區域還表現得極為明顯。區域間的人口流動對部分地方的經濟發展已經產生了顯著的影響。比如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東三省每年凈流出的人口約200萬人。由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東北,出生率又極低,整個人口結構的老齡化也在加快。人口凈流出已經成為“新東北現象”的重要表現之一,這對東北振興無異于釜底抽薪。人口資源流出現象并非近年逐漸落后的東北地區特有,根據我們的實地調研,在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成都平原、珠三角地區,同樣存在嚴重的人口資源競爭問題。我們確信,人口資源短缺將成為各地發展規劃的關鍵瓶頸,一種情景越來越清晰:中國各地的城鎮化和經濟發展規劃,將帶來一場前所未有的人口資源搶奪大戰。
不過,機會也總是潛藏在危機之就是這樣一個產業。從趨勢來看,有理由相信,曾經的人口大國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機器人應用市場。
據媒體報道,一位私募基金投資人在江浙調研時發現,中國的工廠特別是電子制造業的工廠對于機器人的龐大需求和已經開始的應用讓人吃驚。一開始是一些污染大、工序特別單調的工種招不到人,被迫開始用機器人替換,比如噴漆等。當機器人的成本優勢顯現出來后,有些人工很高的工種如焊接,機器人比人工還便宜。國際相關研究機構的統計顯示,2005年至2012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年均銷售增長率為9%,同期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年均銷售增長率達到25%。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年裝機量超過日本,達到3.2萬臺,約占世界總量的20%,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有業界人士2014年對珠三角企業使用機器人情況的調研也顯示,未來2至3年中國內地工業機器人市場將以25%以上的速度穩定增長,其中汽車制造、3C、食品飲料等行業增速更快。
即使中國已成為使用機器人最多的市場,這也不是極限。我們相信,中國在不短的時間內還會保持“世界工廠”的定位,這意味著中國需要大量的機器人。統計顯示,每1萬名工人中,韓國和日本均擁有300多個多用途工業機器人。相比之下,中國每1萬名工人僅擁有23個機器人。截至2013年底,中國制造業機器人密度(每萬名工人擁有機器人數)為30,不及全球平均水平(62)的一半。
國內已經有企業從機器人使用中嘗到了甜頭。據了解,隨著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大量進駐,家電制造商美的的用工數字隨之大幅減少。其順德基地從最高峰的2800人減到目前的800人左右;邯鄲基地從3800人降到2800人。整個空調事業部目前有3萬工人,2015年的目標是減至2.6萬,預計2018年降到2萬。相應地,美的2015年計劃至少新增機器人600個,而此前幾年累計也只有800個。
市場變化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據,趨勢已經很明顯了,中國的人口資源短缺正在制造出一個極富潛力的市場。我們相信,老齡化之下,中國還會有許多與人口短缺相關的市場機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