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經濟已步入增長“新常態”,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以及發展實體經濟的主戰場,是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主心骨,在“新常態”下呈現出新的特征,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為科學理解和準確把握“工業新常態”的新動向,深刻認識及探討智能制造的發展趨勢,研討事關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大局的焦點問題,保持我國工業持續健康發展態勢,2015年1月29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主辦、《中國工業評論》雜志社承辦的“第二屆(2015)中國工業經濟年會”在北京舉行。
本屆年會以“聚焦經濟升級主戰場,展望智能制造大趨勢”為主題。會上,賽迪智庫權威發布了2015年工業發展十大趨勢。
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副院長王鵬代表主辦方致辭指出,工業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根基所在,也是轉方式、調結構、抓創新的主戰場。經濟新常態下,“工業新常態”也將到來,準確理解把握這一趨勢,合理科學地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對于中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在年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原所長金碚研究員闡述了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工業使命。他指出,目前新常態處在一個特定的時代背景下,雖然工業增長減速,但仍高于GDP增長,發展空間依然很大。現階段中國工業發展的戰略方向需要全方位創新,占據各產業技術制高點;需要更極致的工業,擔當科技創新的產業載體和實現手段;需要創造物質基礎提供工業手段,應對各種隨之而來的問題;也需要超越“工業理性”,實現“價值理性”。
民生證券總裁助理、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則將視角聚焦在工業投資領域新亮點上。他表示,新常態對工業領域影響巨大,工業應轉變角色向前看。而未來的機會和創新道路主要有三個方面:工業4.0將帶動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一帶一路”將成為國家重要的戰略,通路、通商、通航將成為“一帶一路”的發力點,相關產業鏈將迎來發展機遇;通過資本運作整合企業,兼并重組調整產業布局,成為不可避免的模式。
本屆年會的一大重點是由賽迪智庫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文芳代表課題組發布的“2015年中國工業經濟十大發展趨勢”,即工業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智能制造成為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國家制造業創新體系加快確立;“一帶一路”等戰略加快高鐵、核電等裝備走出去;一般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進一步放開;產業梯度轉移和區域分工格局更加明朗;服務型制造進程不斷加快;“機器換人”掀起新一輪發展熱潮;企業兼并重組和產業整合迎來新的活躍期;以及互聯網金融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提速。
會上,賽迪智庫裝備工業研究所所長左世全、賽迪智庫消費品工業研究所所長閆逢柱、賽迪智庫原材料工業研究所所長張濤分別分析了2015年中國裝備工業、消費品工業和原材料工業發展趨勢。他們提出,裝備工業發展既面臨各項產業政策措施出臺釋放發展紅利、國內經濟趨于回暖、新一輪技術革命帶動產業轉型升級等有利因素,又面臨市場需求回升乏力、國際不穩定因素增加、企業融資環境較差等不利因素,但整體趨勢向好,有望呈現整體平穩運行的態勢。消費品工業面臨的國內外形勢將有所緩解,既有國際經濟緩慢復蘇、國家政策紅利等有利因素,也面臨著成本壓力持續加大、貿易保護升級、國內消費需求增長乏力等因素的挑戰。原材料工業今年將延續平穩發展勢頭,生產和投資規模繼續擴大,進出口有望增長,產品價格低位震蕩調整,行業經濟效益略有改善。同時,原材料工業還存在市場供求矛盾仍未扭轉、產能過剩壓力依然較大、貿易摩擦有增無減、行業盈利能力有待增強等問題。
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司局領導、專家學者、工業企業和媒體代表共200余人出席了本屆年會。
中國工業經濟年會是為中國工業領域搭建起來的政產學研交流平臺,本次年會有助于業界科學理解和準確把握“工業新常態”的新動向,探討工業發展趨勢,助推工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