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在工業4.0領域擁有領先能力和獨到優勢。依靠博世在機械設計商、制造商及機械和工廠運營商等領域所積累的經驗,以及全球超過250家工廠儲備的廣泛制造知識,博世成為了互聯生產領域的領軍企業,并在推動中國實現“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工業4.0意味著將建成一個基于工業價值鏈的網絡,從供應商到客戶,將人、機、物全部聯結起來。”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世”)總裁陳玉東博士說。
工業4.0的概念最早于2013年由德國提出,并且在一批老牌的德國企業中得到踐行。
博世在工業4.0領域擁有領先能力和獨到優勢。依靠博世在機械設計商、制造商及機械和工廠運營商等領域所積累的經驗,以及全球超過250家工廠儲備的廣泛制造知識,博世成為了互聯生產領域的領軍企業,并在推動中國實現“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在全球范圍內,我們正在開展大約100個與工業4.0相關的試點項目。博世既是工業4.0的實踐者,同時也是工業4.0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因為我們有工業裝備部門來提供給客戶。”陳玉東向記者介紹說。
20%的提升效率
博世的內部實踐清晰地體現了工業4.0的優勢以及由此所帶來的收益。
在德國的一個大型工廠里,博世成功引進了工業4.0的概念,并將其運用于一條液壓產品生產線上。
在工廠里,每個工件夾具都配備有一個射頻識別 (RFID)標簽,用來識別所生產的產品。具體工位可以從IT系統中自動檢索以及讀取與這個產品相關的一切生產數據。因此,當工件到達某個工位時,顯示屏上就會相應地提示員工所需處理的具體工作內容。
員工的相關信息也可通過藍牙標簽上傳至系統,每一個工位都可以根據員工的個性化設置進行自動調節。系統能自動辨別員工的語言以及工作經歷,并據此“人性化”地顯示相應的生產信息。
“初步的實踐結果令人振奮,整體產出提高了20%,同時庫存降低了50%。這個解決方案也在2014年被授予了工業4.0的嘉獎。”陳玉東告訴記者。
在中國的成功案例之一就是博世在蘇州的汽車電子廠。該廠的傳感器測試中心自設計與建設伊始就遵照工業4.0的原則。蘇州的汽車電子廠的一大特色是:依靠自動材料供應,根據實時消耗數據,能夠自動將材料從垂直儲存系統裝載并送至車間。此外,通過使用博世Web傳感器并整合來自博世全球各個制造廠的海量數據,該中心可以實現全局性生產維護:可以預測機器的性能,并在合適的時間執行相應的維護任務。總體而言,該項目可以節省運營成本并提高生產效率。
“蘇州工廠所取得的成功,也讓我們對未來在中國其他工廠順利推廣工業4.0充滿了信心。在美國,一些領先的企業,例如思科、美國通用電氣以及IBM等等,共同成立了工業互聯網聯盟,博世集團也是其中一員。”陳玉東說。
核心競爭力
隨著工業4.0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領域的佼佼者將成為受益者,他們陸續進入制造產業,并改變客戶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基于生產流程中的一系列數據,他們將有能力為客戶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工業4.0時代能否成功的關鍵取決于能否獲得足夠的客戶數據信息以及大數據分析的能力。”陳玉東認為。
博世作為工業4.0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從硬件、軟件到服務,提供一體化、一站式的產品與解決方案。特別是在一些領域,比如汽車行業,博世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技術與服務供應商之一,擁有129年的豐富行業經驗,這些將會成為博世迎接未來商機的優勢所在。
在中國,博世除了關注現有傳統業務之余,還積極拓展新興業務領域和前沿技術的商業應用,其中就包括互聯網技術業務。
大約三年前,博世在中國成立了新業務孵化部門:新業務發展團隊,它就是這樣一支在大公司里的創業團隊,他們關注的業務領域涵蓋互聯網技術、醫療以及可穿戴技術。
博世中國每年投入500萬歐元作為內部風險投資基金,投入自主創新的科技項目。目前,已有多個項目準備量產并商業化,并于今年年初成立了博世(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此外,博世還正在積極探索和互聯網公司在各個領域的合作,例如,在博世的最新互聯化產品 ——mySPIN智能手機互聯解決方案中,已經與百度導航、音樂、搜狗導航、豆瓣FM、考拉FM、蜻蜓FM、航旅縱橫、汽車之家等20多個最流行的App展開合作,所提供的服務涵蓋導航、地圖、音樂、新聞、有聲讀物等各方面,并且還能滿足語音交互、保養維修服務等需求。
對話
記者:請問博世是如何理解工業4.0時代的內涵?
陳玉東:工業4.0意味著將建成一個基于工業價值鏈的網絡,機器設備、倉儲系統以及制造設施被置于同一平臺,共同形成信息物理系統。
記者:在工業4.0時代,哪些要素和方面是重要的?
陳玉東:中國企業學習借鑒工業4.0的過程中,尤其應當重點夯實產業基礎,提升產品質量;建立人才、信息安全和制造業創新體系;把制訂智能制造標準化作為智能制造的優先領域。
記者:結合博世的經驗,您有什么好的建議可以提供借鑒?
陳玉東:首先,建立核心領域的專業技術體系。其中有兩個領域需要特別的關注:一是具備軟件與信息技術能力,以及發展新商業模式的能力。二是具備專業技術知識。即使是在工業4.0時代,仍舊需要從專業技術角度去理解生產系統的各項功能。
第二,制定共同的標準,以便價值鏈上的各個環節能相互聯系,交換信息。這意味著需要將數據結構以及軟硬件接口標準化。這一目標的達成需要跨部門間的協同合作。
第三,建立覆蓋全國范圍的高速寬帶網絡,以應對在未來出現的大量數據傳輸交換的需求。
第四,針對數據安全提供完整且明晰的規范與指導。只有在確保信息處理以及使用絕對安全的情況下,企業和客戶才會樂于進行數據溝通與交換。
最后,是支持經濟轉型的大環境。人們能自由地尋求探索創意想法,實踐合作的新模式新方法,政府應當在其中起到前瞻性與建設性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