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信重工高端電液智能控制產業基地宣布投產。董事長任沁新表示,未來中信重工的重點業務將放在變頻器和智能控制系統上,相關業務在一季度已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信重工布局變頻器和智能控制系統
4月15日,中信重工高端電液智能控制產業基地宣布投產,具備年生產超過1000臺高壓變頻器的生產能力。董事長任沁新表示,變頻器和智能控制系統是未來重點業務,相關業務在一季度已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這意味著中信重工跨界電力電子行業,打造機電液一體化智能控制產業,引領中國重型裝備制造業向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對于中信重工跨界轉型、發展變頻產業,任沁新異常堅定:“變頻技術能讓傳動變得輕靈、高效、精準,不僅可實現節能降耗,而且可作為智能化的接口系統,直接接入智能化網絡。”
他認為,基于世界裝備制造業未來發展格局和工業4.0的變革需求,市場容量最大的高端變頻器及自動化,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有將工藝需求、裝備制造與電力電子結合起來,才是未來工業的發展方向。
目前,中信重工的業務發展重點正在從傳統設備制造,逐步轉向節能環保設備改造和變頻器智能化控制系統。前者包括礦渣粉末處理、冶金余熱發電等,后者主要是對提升機、大型風機、半自磨機、水泥磨機等煤炭、建材、礦山、冶金、電力、石化行業的高耗能設備使用變頻器進行智能化控制,能夠提高效率節約能源,并以變頻器作為設備聯網的接口,未來發展智慧礦山和無人礦山。
據了解,中信重工變頻技術定位高端,即高可靠性、高可維護性,高性能、高集成性、高智能性。高可靠性,具備應對電壓異常波動的能力,適用于各種工況;高可維護性,采用標準化、模塊化的設計,維護方便;高性能,具有矢量控制、參數辨識、自學習自優化和高動態響應等特點,調速性能好、調速范圍寬和運行效率高,電機調速范圍可做到0.01-50Hz,最高調速比達到5000:1;高集成性,兼容性好,靈活的通訊接口,即插即用;高智能性,具有自學習、自診斷、自適應、錄播等功能,實現不依賴專業人士的維護運行及遠程控制功能。
中信重工將立足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海外國際研發中心,依托工程技術、工藝技術、產品技術“三位一體”的技術研發體系,憑借面向對象的工藝控制模型開發變頻傳動技術及與自動化控制技術的融合,推動核心制造向智能傳動和自動化控制延伸,為大型裝備裝上了“大腦”,以良好的業績塑造國際品牌形象。
目前,中信重工CHIC系列專用變頻器已全面推向市場,成功應用于提升機、大型風機、半自磨機、水泥磨機等煤炭、建材、礦山、冶金、電力、石化裝備領域,并出口澳洲、非洲和中東,實現了CHIC1000、2000、3000、5000、6000五大系列660V到10KV電壓等級全覆蓋。CHIC1000、CHIC2000系列工業專用變頻器成功打入國際、國內低速、重載、大功率變頻市場,被評為國家級創新型產品。圍繞煤炭、礦山、冶金、節能減排等傳統產業,公司將繼續擴大高附加值變頻產品的市場份額,并逐步向船舶驅動及機車牽引等新興行業邁進。
新生產基地投產三年內自動化業務利潤過10億
中信重工位于洛陽市伊濱新區工業園區的高端電液智能控制裝備制造基地宣布投產,該基地是亞洲目前最大的高端電液智能控制裝備制造基地,也是中信重工首個全面投產的上市募投項目。該基地規劃用地213畝,總投資8.98億元,將使中信重工擁有年產1000套以上高壓變頻器的生產能力。
中信重工方面表示,該基地將有利于公司變頻技術成果的迅速轉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也有助于解決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的智能化、綠色化和高端技術依賴進口的問題。
任沁新表態,基地將為股東和戰略投資者帶來價值增值和資本回報。根據規劃,中信重工將借助這一基地,利用三年時間,將自動化產業板塊擴大至營業收入30億元、利潤10億元的規模。
此外,中信重工還將研發機器人運動關節控制系統和礦山機器人項目,井下礦山和露天礦山的無人操作和綜合自動化控制系統。任沁新表示,機器人是未來五年重型裝備制造行業的機會,中信重工將借助自身在礦山設備領域的技術積累和客戶資源,進入這個領域。但他也表示,由于機器人行業門檻較高,不排除會借助其他平臺完成研發和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