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吹來的8月悄然而至,無人機實名制也進入了關鍵的一個月份。自實名登記實施以來,雖然仍有漏洞,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未來,面對監管與發展的“矛盾”,無人機到底該如何管理呢?
無人機實名注冊“倒計時”如何管理才能雙贏呢?
兒童節的歡鬧仿佛還在耳畔,建軍節的肅穆已經載于眼前。從6月1日到8月1日,兩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6月份之前購買的無人機迎來了最后一個月的實名登記注冊時間。
已購機用戶進入最后登記期無人機實名制仍待持續完善
兩個多月前,中國民航局發布了《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名制登記管理規定》,規定中載明,自2017年6月1日起,最大起飛重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無人機開始實施實名登記注冊。已購買無人機的個人,需在2017年8月31日前完成登記注冊。逾期未注冊,其行為將被視為違反法規的非法行為,無人機使用也將受到影響。
不過,在實名登記系統推出后,經各路媒體進行測試,很快便被曝出存在無法對填寫內容進行真實性認證的漏洞。
雖然如此,民航局也表態將持續完善現有系統,爭取與公安部門聯網以推進實名認證的切實實施。對于我國的無人機監管歷程來說,無人機實名制只是剛剛起步。就像任何新鮮的事物一樣,需要給它時間逐步完善。
英國也“跟風”?英版無人機實名制法例正式頒布
中國今年被無人機擾航“刷屏”,而英國也曾發生過多起無人機意外事件,其中包括英航飛往倫敦希斯洛機場的客機遭到無人機撞擊;因操作失誤,無人機的螺旋槳重傷了一名兒童;甚至有不法之徒利用無人機,將毒品、手機等違禁品偷運至監獄等案例。
為了遏制“無法無天”的無人機,英國交通部、民航局和軍事航空管理局共同宣布將實施無人機注冊制度。新法例要求,所有機身重量超過250克的航拍無人,在使用前必須進行登記,并要求使用者通過安全考核,以確保了解當地飛行安全、防護及隱私相關法規。
除了新法規之外,相關無人機用戶還被要求必須遵守航拍規則,包括飛行高度必須控制在400英尺以內,以及一定要遠離機場等公共敏感區域。
消除“黑飛”無人機到底該怎么管?
無人機實名制不失為監管措施中的重要一步,在消除“黑飛”的道路上無疑將起到關鍵的基礎性作用。但是在實名制之外,中國智能制造網認為,管控無人機也需要從多個方面同時著手。
重視前期工作。正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前期工作往往是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相較于無人機的實名制登記,政府應更為主動地加強對企業生產、管理進行專業規范的指導,積極開展涉及無人機領域的知識和法律宣傳,并不斷完善現有無人機培訓和考核體系。
加強產權保護。隨著無人機快速普及,技術水平門檻逐步降低,很多無人機雖然“長相”,但飛行性能與控制水平相距甚遠,低端化產品漸趨泛濫,因此保護無人機知識產權顯得尤為重要。如果不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將會影響企業的研發積極性,從而造成我國無人機整體水平發展陷入瓶頸。
提升執法力度。在發生一系列無人機擾航事件后,我國各省市地方都加強了對于“黑飛”無人機的打壓,執法力度空度不斷提升,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因此,雖然實名制已經推出,各種管理條例也陸續頒布,但是后續的監督與執法才是關鍵。
注重疏堵結合。對無人機的管理,關鍵在于監管措施是否真正讓天空變得更為安全,同時也不至于將科技創新扼殺在搖籃里。因此,在持續加強無人機管理的同時,也應注重引導與支持,要“堵”,更要“疏”,疏堵結合才能事半功倍。有關部門不妨可以考慮開辟部分可飛行區域或是試飛基地,以提供飛手們合法飛行的空域。同時,對于飛行申請流程也需要持續優化,以避免白紙黑字“束之高閣”的尷尬。